目标定向的概念,研究者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研究采用的是季浏在其所编著的《体育心理学》一书中所采用的祝蓓里等的观点,即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所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大部分研究者就把目标定向分成最基本的两类,即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往往是一种正面的目标定向,它主要强调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发展自己的能力。而成绩目标定向往往是一种负面的目标定向,它主要强调通过寻找有利的评价或者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这两种目标定向对体育活动情境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应,例如体育活动中的对待成功,学习目标定向者关注的是提高、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者关注的是与他人相比的好成绩;体育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学习目标定向者要明显高于成绩目标定向者,且学习目标定向者更相信努力,虽然成绩目标定向也相信努力,但是在做成功归因的时候还是更喜欢进行外在的运气、难度等方面的归因等。
这些不同效应的产生,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目标定向者追求的是自我比较,而成绩目标定向者追求的是个体间的比较。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很有必要要采用一些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比较的方式,避免使用促进了个体间比较的方式。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分组教学以及合理的表扬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一、分组教学对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的促进作用
新近体育学习方法的研究经常会提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但是对于具体实现这些学习方法的学习形式的研究却似乎要少于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其中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分组教学形式就是让这些学习方法可以扎根于体育课堂之中的有效教学形式。
所谓分组教学其实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较为合理的小组进行教学,很显然分成几个小组以后,小组如果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每个成员之间进行角色分工并进行密切合作,也就是分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们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个体成功和小组成功的关系,即个体的成功要通过小组的成功才能表现出来,而小组的成功程度要依赖于每位成员的成功程度。这就将个体间的比较转化成了小组之间的比较,从而淡化了个体之间的能力比较,降低了成绩目标定向追求者出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竞争的存在将导致小组内部的团体凝聚力的加强,而团体凝聚力的加强,必然会导致每位成员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团队增添光彩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向。例如在两个平行班同时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结果也可以看出,分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努力,同时进步快的同学也更能帮助进步相对较慢的同学,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同学们也更愿意学习。从而最终分组学习的班级要比传统教学的班级学习效果好好很多,且更愿意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能力的意识也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级。
当然,在运用分组教学形式时也一定要注意人数、性别等相对公平,确保组、组之间实力相当;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的分组形式和划分方法;根据分组形式灵活组织教学等等。
二、合理的表扬对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的促进作用
表扬是教育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等教育理念之下,“表扬”这个教育手段更是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一个新动作或者技术;通过坚持不懈掌握了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意志品质等等,在此时给与一定的表扬会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会更有自我效能感,有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信心,也比较容易形成学习目标定向。正确合理的表扬可以促进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但是不合理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尤其是教师一味表扬进步较快的同学,而看不见进步较慢的同学的每一次进步从不给与表扬时,不仅容易使学生形成成绩目标定向,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以,合理的使用“表扬”这个教育手段对形成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使用不得当将会适得其反。
在使用表扬的教育手段时 也要注意表扬是一种外在强化,要合理使用就必须注意使用“量”的问题,表扬过少将达不到强化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形成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可能性减小;表扬过多可能将使学生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择手段,从而使“表扬”由手段变成了目的,同样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总之,正确合理的使用分组教学和表扬将会对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国忠.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10.(03)
[2] 唐长青.高职院校体育分组教学运用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6.(08)
[3] 贺玲玲.浅谈初中体育分组教学形式[J].新课程,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