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柏子仁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止汗、养心、安神以及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阴虚盗汗、阴血不足、便秘、失眠以及心悸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柏子仁中含有脂类、氨基酸、皂苷、多糖和萜类等成分,这写成分具有镇静安神、抗抑郁等效果。在临床上常和人参、酸枣仁以及五味子等配伍,以治疗心神失养至心悸怔忡、虚烦不眠等症状;若心肾不交至心悸不宁,心烦少寐,通常和麦冬、熟地黄以及石菖蒲等中药配伍。
二、远志
远志性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具有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以及消散痈肿的功效。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志远的药用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经确定的有效成分有皂苷、生物碱、寡糖酯、口山酮等,其中以皂苷和口山酮最为重要,该药物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理活性,对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包括与镇静、抗惊厥、抗痴呆等。在《别录》中就有记载志远具有“定心气,止惊悸,益精”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导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可以和石菖蒲配伍。若是因为心脾不足导致的梦寐不宁,可加入茯苓和人参等中药以补心脾之气。三、首乌藤
首乌藤又称之为夜交藤,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等功效,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首乌藤很有蒽醌类物质,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均以结合型存在,因此能够养心、安神,适用于治疗阴虚血少导致的失眠,心神不宁等症,可与合欢皮配伍,同时也可和柏子仁、远志等中药同用。若养血补阴、清虚火,多和麦冬、生地以及天门冬等重要配伍。
四、百合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具有清心安神、养阴润肺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燥咳、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百合中含有多糖、黄铜、皂苷等成分,因此能够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现代生活压力大,极易出现失眠多梦、心情抑郁等情况,这时可以喝一碗百合汤来改善症状,让自己心情能够镇静下来,并有一个好的睡眠。
五、酸枣仁
酸枣仁味甘性平,归心、肝、胆、脾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具有宁心、安神、敛汗、养肝的功效。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酸枣仁中含有多种镇静安神的成分,比如黄酮苷、三萜、皂苷及有机酸等,因此能够改善失眠者的临床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说,酸枣仁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脏腑气况,来改善睡眠状况的,且毒副作用小。其实在《神农本草经》就早有记载,酸枣可“安五脏,轻身延年”。除了能够养心安神,还能够治疗因为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状。若脾不统血,睡卧不宁,可用酸枣仁补益心脾,使得血归脾,五藏安和,自然睡卧安宁。除此之外,对于有轻度失眠抑郁症状的人可试着用酸枣仁来食疗,长期坚持症状肯定有所改善。
六、合欢皮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安、解郁失眠等症。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合欢皮主要含有皂苷、鞣质等,具有镇静、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合欢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常用于情志不遂忧郁导致的失眠、心神不宁,且多和丹参、柏子仁和酸枣仁等中药同用,以提高养心开郁、安神定志的作用。
七、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肺和脾经,入药具有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水肿尿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认为其“久服,安魂养神”,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富含多糖,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在用茯苓治疗心神不宁、心悸等症时,常用人参、远志、酸枣仁等中药配伍,具有良好的功效。
八、莲子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三经,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肾涩精的功效,主要治疗心肌失眠、脾虚泻下等症。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莲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其中莲子碱具和异莲心碱都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同时莲子碱还有降压的效果。根据《本经》的记载,莲子“主补中、养神、益气力”,对于因为心肾不交导致的虚烦、失眠、心悸等具有调理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更年期的女性,常和酸枣仁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