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渗透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宋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雪,. 传统文化渗透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 地理研究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8.
摘要:
传统文化渗透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将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地理不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其与历史、人文、艺术等领域相融合,形成一个全面而有机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认可并热爱民族文化,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中地理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088
基金资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而高中地理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精髓和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智慧,给予我们对待地理问题的独特视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帮助学生理解发展背后的地理因素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一、提升素质,夯实基础

其一是要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有效传达传统文化教育知识。当前,我国教师通常参与继续教育或者课程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是当下强化师资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每年,教师都要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公开课培训统一参与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训练与学习,以此发掘、整理、总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材料,促使教师更好地融合地理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其二,教师应主动进行自我学习。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还可以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阅读交流会。2018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此激励广大老师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查找和补充教育不足,充分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同时,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师们也应自觉地多读一些和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著作,不断充实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各学校或地理学科教研团队也可以透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会,让地理学科老师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可以说,高中地理老师只有积极参与自我学习活动,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地理教学之中,成为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名教育实践者。[1]

二、积极创设,改善环境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其多被用作辅助知识,用于对地理问题进行证明和解释。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要以鲜明、形象的方式强调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浸润其中,使学生受到积极影响,促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诗词、俗语,就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结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来讲述“地下水补给”的知识;结合“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讲述植被保护的知识;结合“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讲述“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知识;结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渗透“生物循环”的知识;以及结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讨“水循环”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讲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知识时联系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可以在讲潮汐知识时结合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或是在讲述“坡向对植被的影响”知识时,渗透诗句“山前桃花山后雪”;还可以在讲“昼夜温度差异”时,联系诗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等。基于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使用某些诗词或俗语,既可以营造出适宜的情境,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荣誉感得到发展。

三、灵活挖掘,关注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特点,结合了大量文化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古代民居以及园林文化、各地的文物古迹、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等。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掘并巧妙利用传统文化,使其与地理课程教学充分结合,使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机。比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尧帝时代高官用的“观象授时”方法以及历史上有关的太阳黑子记录,结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天文观测的历史发展,进而对历史文化产生热爱和认可。又如,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论语·述而》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文化思想融入课堂,讲述人类与地球和谐发展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古代中国就已具有了科学的雏形,使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2]

四、适时搜集,把握补充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地理课堂上,除了要充分发掘课本内容,也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进行补充和延伸。比如,在“地势和地形”教学中,在认识了我国地势特点与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基本的自然条件和梯形地貌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课外搜集的不同地形类型的代表性人文景观图片或视频,比如布达拉宫、都江堰、苏州园林等,与地理环境相匹配,使同学们对中国地理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激起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五、创新观念,红色研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时,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高中地理教师应更加注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高中生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更加注重个性的表现,并且在认知水平上相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展特征来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并在积极探索中收获更多。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师的研学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提高“红色研学”的可操作性。比如,通过了解当地的红色故事和参观红色纪念馆,让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此外,还可以学习到本地发生过的红色历史事件,并以此作为研学演练的依据。还可以组织一次关于革命退伍军人的研学活动,去看望退伍军人,听他们讲自己的革命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感性情怀。同时,在研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性指导,而不应过分强调探索性教学,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余地。最后,在这里要使学生了解红色精神,传承地方红色记忆,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更加尊重革命历史,也更了解我们学习地理的意义。[3]

六、结语

近年来,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和文化。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内容,其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让学生们在深入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J].人文之友,2020(9):268.

[2]王松梅.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初探[J].魅力中国,2020(3):70.

[3]邬明洲.扬传统立素养探知识——高中地理融入传统文化[J].中外交流,2020,27(11):3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