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后苏醒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痛感,疼痛容易使患者产生躁动、兴奋等不良反应,在产生疼痛期间,患者血压、心率会迅速上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故尽可能快的缓解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疼痛程度,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意义重大。目前,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表示[2]:全身麻醉患者合理选择导尿时机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避免其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作者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旨在分析术前不同导尿时机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在2021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x̄±s)[n(%)]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还需在麻醉平稳后由巡回护士导尿。
手术室护理:①术前心理干预措施:术前一天,当手术麻醉科的医护工作人员、麻醉医师等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时候,还必须向病人讲述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和苏醒等有关常识,从而使病人对苏醒期间的气管插管和疼痛等不良发生的意识提高,与此同时,还必须进行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对麻醉前和手术后的恐惧感,提升患者的心理阈值,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出现躁动等不良事件。此外,患者进入操作区后,巡回医生需要向患者讲述腹腔灌注麻醉后的苏醒过程以及配合中的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或者听指挥操作,给患者进行展示和表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感。②密切观察患者状况:患者处于全麻的清醒阶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心速、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动状况进行严密观察,按医嘱对患者及时做血气分析,以确保患者充分供氧,从而减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引流管引出液的数量、色泽,根据患者的情况,有效补足血液容量,使循环系统机能更加平衡,防止患者由于低血容量低血压,造成患者循环不足,从而引发各种不良事件。③强化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帮助护士提高对疾病的评估、分类和应急处置能力,使护士更加关注全麻苏醒期疼痛的处理,形成预防意识,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疼痛感。另外,还需要对全麻手术后疼痛的出现因素加以总结,并针对所总结产生的因素,建立疼痛防治流程,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有效执行,对病人做PDCA循环干预,并在所有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指出了其中的典型问题后,对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加以修正,优化PDCA循环管理中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措施,降低全麻苏醒期疼痛程度;④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在手术应用药物麻醉期间,需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麻醉苏醒期间,它可以逐渐缓解麻醉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疼痛,患者会有强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好止痛工作,进而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另外,还可以使用止痛泵持续性泵入止痛药。⑤疼痛护理:在苏醒时发生强烈疼痛的病人,如果不能确定产生疼痛的因素, 必须专人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逐步消除导致患者疼痛的因素,并及时消除诱因。此外,还可以增加床轨和约束带,以适当地固定患者,以有效地护理患者,并且可以适当地加固引流管,以防止患者在疼痛和烦躁不安时意外拔管、跌倒、外伤、大出血和其他不良事故。
麻醉平稳后由巡回护士导尿:由高年资巡回护士置入导尿管,尽可能保证一次性置入,避免产生疼痛。手戴无菌手套后,用手分开女性阴唇,男性需回缩包皮,在患者自愿之上,由同性医护人员为同性患者置入导尿管,避免患者过于紧张,然后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清洁,并将导尿管置入液状石蜡,然后进入尿口,深度以可观察到尿液自动流出为最佳,之后使用20ml的空针打气囊,气囊充盈后,直径在3cm左右,之后轻拉导尿管,若遇阻力,则需立刻停止,并对导尿管是否弯曲以及是否存在尿潴留情况进行检查,夹闭导尿管末端。
1.3观察指标
①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②护理满意度;
③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其中均数+标准差( 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进行验算。
1. 结果
2.1 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情况
见表2;
表2 麻醉前、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情况( x̄±s)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2.3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疼痛评分比较( x̄±s)(分)
1. 讨论
全身麻醉可以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给予患者药物麻醉期间,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苏醒期效果。气管插管全麻能维持手术病人的呼吸稳定和肌肉松弛,达到满意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但全麻难以对下丘脑-大脑皮层投射系统、垂体系统、大脑皮层边缘、交感神经系统进行有效抑制,可诱发应激反应,致使儿茶酚胺、炎症介质、皮质醇等物质异常释放,影响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不利于手术实施及术后恢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较高。患者处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后,其感官会发生异常,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比如疼痛,故如果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不良情况,则会改变患者的循环功能,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此基础上,等到患者麻醉平稳后进行导尿,此时患者无意识,神经反射相对迟钝,肌肉相对松弛,对于疼痛毫无记忆,患者无术前导尿不适感,从而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4]。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中,等到患者麻醉平稳后进行导尿,联合手术室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丽芳. 论术前不同导尿时机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50):115+119.
[2]张庆彩, 李淑丽, 曹福华,等. 术前不同导尿时机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19(11):124.
[3]刘军晓, 王婕, 王超杰. 术前不同导尿时机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22):12-14.
[4]谢瑞群黄芳吴可佳张晓弘.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术中清醒患者负性情绪及r舒适度的影响评价[J]. 家庭医药, 2017, 000(0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