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人才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尽量多地向学生进行提问,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相关引导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和威力,进一步让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多提一些具有多重解法的开放性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摩擦出新的火花。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独立地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也可以让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对于一个具体的混合运算,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数字顺序或是改变计算符号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9-8×3÷6=5”这样一个混合运算式子,可以交换数字顺序,构成一个新的式子,如“8-6×3÷9=6”;也可以改变计算符号或顺序构成新式子,如“9×8-3×6”=54.教师进行示范的基础上,就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调整方法,然后尝试构造出其他的全新计算式.教师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引导主动提出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上来说,疑问在前,思考在后,疑问是思考的原因,思考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疑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之外,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实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寻求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比的意义”内容的时候,在了解比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引导:“如果A∶B,那么这里啊A、B可以是任何数吗?”“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学生思考之后,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质疑,在经过举例验证后发现:“0做除数和分母没有意义,因此A可以是任何数,B不能为0。”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多的主动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化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升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间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教学思路上来看,这与提问引导的方法相似,都是借助于建立知识体系这一核心思想来开展教学。只不过在此部分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联系和应用,整体上采用构建情境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解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概念时,可以先为学生构建一个与知识概念相似的现实场景,然后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的不足就能借助于对具体生活场景、生活问题的熟悉程度和经验体会来弥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抽象化和知识化,转变为数学的概念逻辑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思维,强化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尤为适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效果显著。但是,这一方法也有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部分,那就是情境的创设和选择。在选择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在对班级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偏好来决定。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贴合自己生活实际的情境和例子,才能够让他们产生充分的代入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借助这样的情境也能迅速激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而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具体题目的练习时,学生就能在脑海中对概念和题目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分析过程,而不是凭借机械的记忆来完成。能够尽可能避免因为记忆出错或是忘记了背诵的内容而出现面对题目一筹莫展的情况。这样的数学知识讲解过程和课堂教学才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也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数学的学习更是以后各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每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数学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及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任何时候都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学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智力,2020(23):71-72.
[2]白进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35-136.
[3]朱飞.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新课程(上),2018(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