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增效减负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时,要适当地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增加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教师需要对以往作业布置方法和理念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以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为主来为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负担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作业重视度不够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延伸,能够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开拓学生数学学习方向的作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课堂丰富度,花大量精力进行备课、教学设计、制作PPT等,但是课后作业在备课设计中并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通常照搬教材或者市面上辅导书内的现成题,并未用心设计数学作业以发挥其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认识的作用。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学作业,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量大繁重也会造成学习上的负担。
(二)作业设计难度失衡
由于受能力层次、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新知的理解程度也会存在差异。作业设计如果不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那学生学习到的新知和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不同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难度的评价影响着教师对其作业的设计。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却容易忽视这一点,作业设计“一刀切”。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难度一致。长此以往,不管是基础好还是基础差,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压,学习能力也停滞不前,让学生产生讨厌数学的心理。
(三)作业形式千篇一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范了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形式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前,小学生数学作业的类型以书面作业为主,少部分教师会设计口头作业。教师普遍认为只有书面作业才能达到作业的预期效果,所以更偏向于布置书面作业,可如此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此外,绝大多数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类型也缺乏创造性,基本都是从书本上或其他练习册中选题。更有甚者,不去甄别题目,就布置给学生。作业设计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出题马虎、选题走马观花,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避免进入这种误区。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优化策略分析
(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作业
要设计小学生喜欢的作业,需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他们的喜好,激发起他们做作业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转变他们对作业的态度。为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该遵循这样几条原则。第一,开放性的原则。数学学科最终拼的还是个人的思维,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虽然一开始可能有些难度,但随着不断地练习,学生就能够逐渐适应,并从中获益匪浅。第二,探究性原则。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才能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任务,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并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认识图形”这部分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在此过程之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图形概念的认识,也能够使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审视现实生活,看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改进作业评价反馈方式
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看做是从源头上控制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作业提质增效。而作业评价反馈,则是瞄准的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压力。[3]教师肯定都有过做学生的经历,当看到自己的作业本上打的都是满满的红叉的时候,无疑会非常的沮丧。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弱的,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带给学生的是极差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应该改进作业评级反馈的方式。学生其实最需要的是来自教师的描述性反馈,通过教师的描述性反馈,有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即使作业中错误连篇,但在教师的描述性鼓励下也会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作业。在笔者看来,教师应重点实施评语式批阅,教师所给的评语应具备三个特征,一要言之有物,即有实际内容指向,不可出现诸如“下次要更努力”“不错”“很棒”之类的价值判断类术语,尽可能用“三位数乘法计算错误,下次要花几分钟检查”“单位名称没有看仔细,下次要细心关注细节”这样的话语;二要言中有“生”,即所评之语是学生能理解的,不能过于学术或成人化;三要言之可行,即所给的信息是学生可操作和可改进的。
(三)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的设计基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特点的了解,基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把握。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分层作业的设计要难得多,教师要做的工作也更多。传统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而分层作业则是高、中、低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难度不同、作业量也有所差别。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开展层次性的作业设计,避免了作业内容的一刀切,能够使作业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真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又不至于陷入无趣和无法完成的陷阱之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承载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也与小学生的作业活动、认知过程与主体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秉承核心素养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小学生提供最精准、最科学、最优质的作业设计,为小学生提供高效化的作业指导与智慧点拨,推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快乐成长,为小学生创设充满设计性、趣味性与主体性的高效认知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2]罗芳婷,陈上仁.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15-117.
[3]季仲彬.优化作业设计放飞学生潜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1(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