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课堂效率的高低与作业的精心设计与否密切相关。高质量作业的嵌入,能助力学生卷入学习过程,使其从学习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教学“走过场”“目中无生”“思维含量低”等低效现象。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问题透视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传统小学语文作业附带了较强的“巩固知识”属性,这也使得其作业设计局限在海量的读、写练习中。这样的大量练习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其作业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机械式抄写练习过多。这样的作业形式固化单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学习负担,自然学生的写作业兴趣大打折扣。其次,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从当前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现状来看,基本都是统一形式、统一难度,并由教师统一发布。从深层次来看,这就意味着教师并未从“因材施教”这一视角入手来认真对待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没有分层、缺少梯度的作业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最后,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延续性。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不仅缺乏整体性、延续性训练,也较为割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封闭,也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策略
(一)自主选择式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次教完古诗后,笔者都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很快就会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业。例如,抄写这首古诗,并背诵默写;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根据这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收集、学习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整理与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等。此时,笔者顺势布置了作业:请按照1+X的方法,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同学设计的作业,完成数量自由选择。
在教完《海上日出》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1.抄写词语。2.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语句。3.文中写海上日出的句子很优美,你能模仿着写几句吗?4.拿起笔写写你欣赏到的美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二至三项来完成,这种类似“超市”的作业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性作业;可以是单科作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作业;可以由教师布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能够体现“分层作业”的理念。
(二)动手实践式
笔者在教“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指导学生结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8页“资料袋”的提示,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观察记录,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用表格、图片、绘画等方式,将自己水培的大蒜、绿豆、黄豆等成长过程展示了出来,手抄报交到笔者手中时,笔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要求,学生有的拍照片、有的列表格、有的画画,各种各样的记录方式加上学生的理解,或可爱,或调皮,使得手抄报中的字、画、图都“活”了起来,笔者仿佛从中看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主动、快乐的样子。
例如,在教完《暮江吟》后,笔者指导学生尝试为古诗配图,让学生拿起画笔用配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学生配图时会一次又一次地读诗,一次又一次地想象,这都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配图完成时,诗记住了,诗意也理解了。这比强行灌输、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特别喜欢这种作业形式。
又如,在教完《牛郎织女》后,笔者指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确定配色、场景、人物,他们反复精读课文,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概括中,不仅快乐地完成了这项作业,还巩固了所学知识,学习了复述、概括、缩句等方法,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
(三)改变载体式
大部分学生比较害怕写作文。笔者发现每次将作文本发给学生时,部分学生看也不看直接就翻到下一页开始了写作,这样不看评语、批注,作文能力提高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就失去了兴趣,甚至觉得习作成了他们的负担。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将作文本换成了活页,这样既便于教师批阅,又便于学生交流、赏读。学生反复练习、反复修改后、用一张张彩纸打印成稿,装订成册,作文“活”了,成了学生自己的作文书。有你、有我、还有他,每个学生都成了作者,成了书的主人,学生的习作兴趣怎能不浓?有段时间,笔者发现学生偷偷自制“小人书”,只是为了玩,没有实用价值。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这种方式,笔者布置了“我的一天”小人书制作任务。学生饶有兴趣,下课都高兴地在一块儿商讨,那几个平时拖拖拉拉的学生不用催就交上了“作品”。
由此可见,教师要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模式,设计更多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四)过关考级式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不能一刀切,对全班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而是要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程度,分层次、分类别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过关、考级式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可以达到目标,获得成就感。
笔者将四年级上册的古诗背诵和默写设置成了过关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首古诗熟读、背诵。能够完整背诵的学生,笔者会给他们发放“过关卡”。拿到“过关卡”的学生自行练习默写,按自己的进度凭“过关卡”到笔者处默写,全部正确的就会得到“级别卡”,且“级别卡”是由低到高设置的。例如,能够正确背诵或默写一首诗的学生可以得到“一级”卡,能够正确背诵或默写两首的可以得到“二级”卡,以此类推,“级别卡”的级别会越来越高。笔者还尝试在“级别”高的学生中选择“小考官”,让学生监督学生,学生考查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此外,笔者引导学生背诵或默写古诗时,会将任务分散开来,也不指定背、默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这种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背、默、写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整个班级呈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虽然我们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但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作业设计,要想设计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作业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三、结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分层、注重作业类型创新、注重作业方式创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玩乐中学习,减轻课业负担,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枚举.运用多维视角创新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23).
[2]朱卫东.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15(47).
[3]程丽萍.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