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通过计算、推理、归纳、对比反思等逻辑思维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作用自己的思路解题,学会数学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前,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将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变为考取高中的一个固化思维模式,所有的教学与学习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成之后就变成了勤加练习,多做习题,使学生在重复的做题过程中强化自己接受记忆知识点。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做题,学生在这种时候会产生疲乏的心理,思考问题时,也就会产生抵制的心理,思维也会更加固化,得不到创新。这样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也得不到发展。
教师的教学方式固化,学生一味只是听取知识点、消化知识点,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时间非常少,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以最快速度将自己准备好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记入脑海中。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会使学生在持续的课堂讲授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样的课堂方式只会让学生思考其他事情,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相应的学习自信心也会降低,逐渐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难以提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的安排与设计是需要教师思考的,教师需要贴合学生的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特征,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问题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很好地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巧设疑问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疑问设置,更多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而且运用自己能够运用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有理数》教学中,教师需要用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堂引入,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一步一步进行探讨,从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明白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归纳总结相关的有理数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有理数的学习,掌握学习数学数的方法。从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那么教师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复习,体会数学世界中数字的奥秘。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懂得温度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数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抢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然后,教师要在本节课评选出本科课的“抢答之星”,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前的初中数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就应该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自己的一项教学重点。要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才能够积极动脑,活跃自己的思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的个人能力就会得到进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改进。
例如,在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本章节的图形认识,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拥有立体感与平面感,知道平面或者立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图形,通过立体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观摩,树立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的教学并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去改革、去创新,因为学生学习了很多年,他们对一些教学方法已经司空见惯,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营造氛围使学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以此让学生拥有一个活跃的思维。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进行知识讲解。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命题、定理与证明”的相关概念,以激情昂扬的态度,进行讲解,给学生说明如何进行命题的推理与证明,首先让学生拥有推理证明的思维。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三角形,对于三角形判定的每一个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预习每一个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讲解任务,比如第一组讲解“边角边”,第二组讲解“角边角”。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这样学生就会以愉悦的心情进行知识的探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增强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永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67—68.
[2]刘银妹.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分析[J].知识文库,202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