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变革,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双减”政策,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缓解教育内卷,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措施。而要想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执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故而在此背景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是极为有必要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有效的学习时间几乎都被学校和老师包办,学生按照学校安排的统一进度,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上课。在初中,学生要完成有理数、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数学知识。不仅每学年、每学期都有教学进度框架,就连每月、每周的数学课都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精密安排。如在一周内前两节课需要学习等差数列的公式与变形,剩余几节课则需要完成不同层次题型练习和总结。总之,学生的学习必须要在统一进度下进行,作业也大多是由老师统一布置,班里无论成绩好坏都完成相同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或是由教师自行编制、或是课后习题,亦或是教辅试卷,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习题都是由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以及一两道高难度题组成。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管理成本较低,当所有人都按照统一进度学习时,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与负担相对减轻。但在这种学生围绕学校这一中心点转的模式下,学生负担极重,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双减”政策出台,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我们应当意识到,作业量并非是学生学懂、学会的唯一载体,在课堂上必须要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1],令学生动起来,思考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机械化的作业,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学生创设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和主导者,初中数学教师要坚决落实“双减”政策,紧随教育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强化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一)牢固树立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支撑教师难以做到“双减”不减质量。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做支撑。
例如,基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牢固树立深度学习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和参与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理念,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发现、主动探究的欲望,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再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着眼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参与”和认知经验的“借助”,收获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成效,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生根发芽。还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自主构建教育教学创新模式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完善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技能。就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数学学科知识和素养技能是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数学学科是一门由精准数字、严密逻辑、定理公式所构成的理性学科。只有教师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才能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增强自身教育教学技能[3]。二是需要教师吸纳资深、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集体的聪明智慧,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提升自身能力。除了储备数学学科的系统知识,提高最基本、最核心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向老教师、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他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解或多步骤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以此启发思维,开拓视野。三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和策略,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完善的学法指导体系。数学学科准确性强,定义数学概念、推导公式都需要教师思维的严谨和严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轻松掌握严谨的数学概念、严密的推导公式,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严谨的数学推导思维和逻辑推导能力,而且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字公式解决数学问题或难题,运用公理定理推导数学问题或结论;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境地,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通过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对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和完善的学法指导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4]。
(三)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作为辅助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课堂上采用一体机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演算,把整个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再如,利用一体机操作方便、信息展示速度快的特点,把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对照问题,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共学、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去。还如,运用一体机形象性强、声光形色富于变化的特点,利用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整合利用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并通过及时的检测反馈,恰当、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求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实效。
三、结论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快适应政策变化,积极探索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进程,真正实现教育均衡、科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琴.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以实效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1.
[2]付婉婧.窥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4(10):129-129.
[3]潘慧哲.基于核心素养观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9(7):49-50.
[4]覃梅清.论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创新原则与策略[J].教学研究,2011(19):25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