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 德育教育是否可以顺利推广与其息息相关。而对于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渠道, 更是让学生发现生活, 提出问题, 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主要路径。德育教学方式如果过于枯燥就会让学生觉得乏味, 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德育教育, 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 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 又要将德育品质展现到生活中去。因此, 实现数学德育教学生活化, 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也能更好的将德育教育作用到实处。
一、培养二者在相互融合中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缺乏参与感
许多教师对于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他们往往认为学生与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的行为以及学习都要围绕着教师所讲的内容开展。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缺乏课堂参与感。老师思想的不正确,导致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相关知识讲解与相关理论融入的同时,教师不能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进行教学。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存在较大的落差,传统的思想禁锢了教师的讲课,教师的想法又局限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2)德育教育教学较为单一
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传统,他们往往将专业化的课程讲解占据首要的地位,课堂也是只围绕着教师开展,不能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课外教学。不少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点如果掌握得不充分,很难提起兴趣继续学习,另外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当中,使很多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是该听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还是该接受思想的熏陶。
(3)课程开展时间较少
不仅仅是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缺乏重视,很多学校的领导人对于这方面也没有加强重视。他们往往将抓学生的成绩放在教育的首位,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对于德育教育课程开展的时间较少,不能更好的与数学课程相互融合,教师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也会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如何更好地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亮点
教学教材是教授学生知识最基础的材料,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教材,挖掘教学教材中的闪光点。一些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教材的内容不仅仅包含了最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数学数字,也包含了一些较好的事例。这些事例会成为一个小故事,学生通过读故事的方式来获取材料和数据以此来更好的计算,同样事例也会成为小学生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事例里的行为也会对学生带来影响。比如在教学课本上有这样一列故事题,邻居家的王阿姨送来了一袋糖果,糖果的数量为26个,小明和小红进行糖果的划分,想来想去两个人决定平均分,但由于小明是哥哥,就把自己平均分后的糖果又多给了小红4块,这时候邻居家的小亮来了,两个人出于礼貌和谦让,就每个人把自己一半儿的糖果分给了小亮。问小明,小红和小亮各有几块糖果?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计算,也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的高尚,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这个小事例,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小明小红哪方面做的好?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探索,使他们重新去读故事,去寻找故事中的闪光点。小明懂得谦让,照顾妹妹,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小红和小明出于友情,懂得分享,细细揣摩这个事例故事,不仅仅是相关数学计算了,更多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关系,如何去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另外对于这样故事类的案例,教师也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寻找答案。
(2)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
教师犹如学生黑暗中指路的明灯,教师犹如给回航帆船指引方向的灯塔,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很多学生对于教师都格外的尊敬。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师存在着一种敬畏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教育的开展以及师生的交流,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天性。所以身为小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推进德育教育的融入,就必须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的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严格的约束自己,在课堂上不随意批评学生,不讲解与课堂毫无关联的事,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放松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不做有损自身形象的事情,不能大声吼叫,不能恶语相向,不能行为举止怪异,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成熟大方,很多教师在数学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不使用普通话,采取方言的讲解形式,虽然节省了教师的讲解精力,但是不利于学生课上的听讲。教师在课堂黑板上展示的字也要工整有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整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只有教师自身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学生才能更好的与教师相处,更好的给自己树立正确的方向,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
(三)运用生活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立足实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枯燥的传授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会降低。因此,教师要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更进一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与家长一同到超市购买水果或蔬菜,第二天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当学生有了实践的经验过后,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的发言,有的学生说:在超市买苹果是用“千克”做单位,而在买盐巴时是用“袋”做单位,而在买葱花时是用“把”做单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对于单位质量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在学生自由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感到十分兴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安静,当别的同学在发言时要认真听,不能打断人家,注意观察,尊重同学,使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建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德育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时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贵英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师道: 教研, 2020(4):71.
[2]曹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速读(中旬),201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