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趣味游戏,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课堂中,要想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就要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体育,从而自觉加入到体育学习中。游戏是众多体育教学形式的其中一种,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1]。游戏化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所以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多样化的体育游戏课堂,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保持长久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充分利用和开发与体育游戏相关的教具。
例如,在投掷沙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沙包分量重学生容易受伤,所以教师可以将沙包换成轻巧的线团,让学生对活动道具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第二,改变游戏活动的规则。在将沙包换成线团后,分量也随之变轻,所以教师应及时调整游戏活动规则,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游戏,从而使学生对游戏活动保持兴趣。第三,密切关注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的有效结合,例如,每次体育课上都站同样的列队,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抽扑克牌的形式,按照牌面的大小进行列队。所以,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优化游戏活动形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初始,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仰卧起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而增强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跳绳接力比赛,让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开展“贴膏药”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保证每个同学之间相距一米左右,并且利用石头、剪刀、布或者其他的方式,决出一名同学负责抓,另一名学生负责跑;如果抓到了逃跑的学生,则可以“贴膏药”,被“贴膏药”的同学再负责抓人。这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对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难度非常低,学生的参与感非常强,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运动的整体效果。
三、结合理论丰富实践内容
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体育实践引导活动,以此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的原理,这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环节,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这也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核心素养起到较强的助推作用。为有效促进体育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好地确保通过理论完成实践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体育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理解体育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开展跳大绳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将跳大绳理论知识,包括需要注意的要领和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在跳大绳过程中,应确保上肢、下肢的自然、放松,更应注意同伴之间应保持默契,确保动作的协调性。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对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示范,可以让学生以慢动作的方式模仿教师的分解动作示范,这种游戏化的模仿学习,能活跃教学氛围,营造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应让每个组别的学生进行趣味跳大绳游戏比赛,两队学生分别形成两路纵队,以跑步的形式出场,然后,进行交叉跳、跑动跳、交叉跳、后摇跳、前摇跳,同时,应根据教师的鸣哨更换跳法,教师每吹一次哨,就应按照之前设计好的顺序更换一次跳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短吹哨时间,跳法更换错误的队伍出局,而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
四、丰富游戏内容,创设多样化游戏形式
对于小学体育游戏课程而言,其开展方式和活动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既然想要通过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有效发展,就需要积极创新游戏内容和形式,将教育目标与游戏合理融合。在当前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很少会进行游戏形式创新,而是不断采取相同的游戏手段和训练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反复开展。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的阶段,对于已经掌握且没有改变的游戏会逐渐失去兴趣,那么,体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更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节[2]。
例如:在训练短跑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腿部肌肉和爆发力,多数教师会采取竞赛模式,四到六人一组进行短跑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会将这项运动当做是任务,降低参与热情并逐渐产生散漫和抵触心理。那么,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采取让学生展开折返跑的形式,通过拿取物品、拍响铃铛等形式提高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李华受伤了,医疗物资都在对面的篮子里,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折返接力跑。每人每次拿取一样物品折返回来,速度快的组获胜。”或者为学生创设更加综合型的赛道,让学生在短跑、跨越障碍、颠球等多项组合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基于其好胜心,提高团队意识,在与队友交流经验,分配任务过程中明确自身位置,加强人际沟通能力,促进综合水平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游戏实际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游戏方式,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效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体质的养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科学合理的优化体育游戏形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强化学生运动能力,强健学生体魄,使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仲斌.“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研究[J].新课程,2021(30):33.
[2] 刘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2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