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需创新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受关注。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应遵循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搭配的原则。优等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在小组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中等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积极性,可以在小组中发挥稳定的作用;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通过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可以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组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可以使各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在分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例如,将喜欢地理实验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共同设计和完成地理实验;将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小组汇报中发挥优势。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三、动态调整分组
根据教学进展动态调整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一直保持固定的小组,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优等生可能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困生可能会越来越缺乏自信;或者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对小组进行调整。比如,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成绩、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小组进行重新分组。或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对小组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动态调整分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小组中结识更多的同学,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动态调整分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1 任务分配的合理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中国的气候”这一课程内容为例,可以采用以下任务分配方法。首先,根据小组内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比如,善于收集资料的学生负责查找中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资料;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思维严谨的学生负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可以绘制中国气候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每个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不同的技能和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小组内负责收集资料的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找到了大量关于中国气候的信息,包括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范围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负责整理分析的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气候形成原因的假设。负责绘制气候分布图的学生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绘制出了中国气候分布图,使大家对中国气候的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汇报员则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示了小组的学习成果。
3.2 职责履行与成就感
当学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以小组合作学习“中国的地形”为例,负责记录的学生将小组成员的讨论内容认真记录下来,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小组的重要性,看到自己记录的内容成为小组学习成果的一部分,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担任小组长的学生,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协调不同意见、分配任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小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小组长会因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得到发挥而感到自豪。例如,在讨论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依次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大家的观点出现分歧时,小组长引导大家进行深入讨论,分析不同观点的合理性,最终达成共识。这种成功的组织和协调过程,让小组长获得了成就感。对于其他成员来说,当他们看到自己负责的部分为小组的整体成果做出贡献时,也会感到自豪。比如,负责资料收集的学生找到了一些关于中国地形对气候影响的独特案例,这些案例为小组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负责汇报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这些都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贡献更多的力量。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与好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内容时,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线条、符号和颜色,分析不同地形部位的特征。小组内成员可以分享自己对等高线的认识和理解,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善于观察的学生可以指出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而擅长空间想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描述不同地形部位在实际中的样子,帮助其他成员更好地理解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体会到合作的价值。例如在进行“世界地理分区”的学习和制作“世界气候分布图”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际交往机会。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与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同学沟通交流,学会处理矛盾冲突,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了相互信任和友谊。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继续推广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实施策略,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阎研. "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 文学少年 30(2021):0235-0235.
[2] 王江云.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电脑 000.004(2021):P.1-1.
[3] 贺平.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缔客世界 8(2021):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