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想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学校以及教师就要对其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一)成员分工不明确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开始越发关注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况。其中,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而且,小学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学生以前并未接触过,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学校以及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的提升,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由于部分学校以及教师的经验不足,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着不利影响。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明确。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小组分工时随意进行分配。尽管随意分配也可以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但却不能锻炼小组所有成员的能力,学习小组无法形成明确而合理的分工,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没有实际参与讨论过程,这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小组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误区,即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依据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而并未针对小组学习的情况来设计小组学习的目标。这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缺乏明确目标指引的状况,影响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课堂讨论环节,讨论问题是为了促进小组学习,但由于小组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尽管学生开展讨论,但能收知识寥寥无几。这不仅会影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有着消极影响。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性格差异化导致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良性沟通可以达到性格互补、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间的优势与弱势得到有效的互补。而在进行小组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优势与弱势进行合理的分组,如学生的性格差异、思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或学生的基础差异等。通过给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从而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以后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合理划分小组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实施,学校以及教师就要及时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要从实际出发,除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对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首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合理的问题,教师要引起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积极的运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合理划分小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树立生本理念,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要保证每个组有4—6人,后续要对学的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遵循“组内各异,组间同质”的原则上进行合理分工,这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长处,优势互补,进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小组划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优化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确立小组合作内容与目标
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那么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提前确立本节课中小组合作的内容与目标,还应该确定好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并让小组长进行组员间的任务分配,让组员之间可以开展良好、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利用小组长的调节作用让所有组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探究精神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确立小组合作内容与目标,并且通过小组长组织能力的调动推进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有针对性,同时真正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作用。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其应用效果,还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续结合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在帮助学生加强团结协作的同时,理解所学的知识。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还处于好奇心比较重的时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掌握学生这一特点,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通过提问的形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去,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后,向学生教授计算公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可以涉及到所学的知识,如“如果是一个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的周长该怎么计算呢?”通过提问学生开始思考,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集中精神。在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相应形状的模型,在模型上标出各个边的长度,后续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计算出结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询问各小组得出的结果。对于计算失误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地进行指导,使其能够计算出正确结果,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三、结语
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应用,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又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艳丽.论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