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得,课堂学习是主要来源的方式之一,每个老师探究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如何高效率掌握新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下面谈谈教学实践中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查缺补漏,循序渐进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数学逻辑思维边缘化的学生。从中招考试成绩来看,数学平均成绩在及格线以下,通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对数学成绩总体分析可以看出,整数的四则运算能力尚可,小数及分数的运算算理不明,错态百出.一二个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还能理顺逻辑关系,几何中的条件与结论关系含糊不清。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状况,充分利用课余和晚自习时间对数学的算理,数学的基本逻辑推理进行恶补。上新课前,发放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寻找切入点,抬高起点,为知识迁移做好铺垫。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前,让学生预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后,与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比较与联系,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在直接代入求和公式熟练掌握的前提下,上升到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通过解含有第一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求出首项和公差,代入通向公式求出第n项,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进行相应的训练,在逐渐掌握数学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过程和环节,促进解题能力逐渐提高、螺旋式上升。
二、做好分组,强调合作
中职是培养劳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学习上的合作是工作岗位合作的雏形,学习的内容是共性的,学习的过程是个性化, 分组使课堂学习节省时间,合作使得大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如:求1+2+3+…+100的和,小组第一位同学完成1+2+…+20的和,第二位同学完成21+22+…+40的和,…,前五位同学把答案汇总给组长累加求出结果。课堂上分组涉及到1.练习相对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不同程度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根据“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小组竞赛,每组四人,一人完成一道。已知点A(3,8)、B(6,4),求①点A的坐标=,=;=.=.②求=,=.③|AB|=.④甲从A走向B,每小时走2.5,几小时到达B点。2.评价有区分,数学评价不能仅仅通过笔试成绩来评价,中职教育不是普通高中,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学评价应以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笔试成绩等多种评价手段。同时,还可对学困生采取表扬鼓励评价,对基本生和优良生采取激励性评价,从而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学生组队学习,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
三、抓住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维持注意的时间较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知识的掌握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在对新知识的传授做铺垫的同时,以中职生关注的热点提出问题,如一个保温瓶,发朋友圈后,会得到两次相同的折扣,原价和两次折扣价能构成等比数列吗?或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一张A4纸你能对折几次?每一次对折后的层数存在何种数学关系?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问题,如:张军和文华从A(-3,5)、B(1,3)两点,同时同速相向而行,他们在哪相遇?把中点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相遇问题,这种转化后的问题学生看得见、想得到、经历过,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促使学生萌生一定要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四、专业化的教学模式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数学必须与专业建立起内在的联系,数学教师走进专业课课堂,与专业教师一起沟通交流,熟悉专业课的数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做到用专业课的实例,加深和提高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如:烹饪专业里糖醋排骨的烹调,写出原料、调料、辅佐料的集合,写出会计专业里的记帐凭证的要求集合。等差数列和的会计问题:会计专业毕业生小梅在公司的工资,以“底薪2500元+提成”形式发放,2020年1月的提成是1500元,往后每月提成都比上个月多100元,小梅2020年的收入是多少?此外,数学和专业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如会计专业的“会计分录"教学,专业内容由专业教师完成,会计分录的填写由数学教师指导,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产生质的变化,把学好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牢牢拴在一起。
五、教师对教材处理和学法的指导
中职数学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发展方向,依据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处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和培养通过探究的方法获得新知,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探究,第一种情况--两点同在正方向上,探究得出两点距离是坐标相减的绝对值,运用这个结论去印证第二种情况--两点同在负方向上,第三种情况--两点在原点两边,后两种情况一样成立。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实例验证--逻辑推理--公式成立—运用公式,在质疑和印证的探究中,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升华。教师根据学生需要一起探讨数学记忆的技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培养观察事物找到耦合部分的习惯,达到对数学公式等记忆的持久性和永恒性的目的。如:并集的“并”两点在一横的上方,计算符号“∪”的开口向上, 交集的“交”两点在一横的下方,计算符号“∩”的开口向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通过数、形、公式、数学语言等多种形式个性化记忆,建立数学知识联系,加以灵活运用。
六、关爱学生,培养良好数学品质
中职学生数学学得不理想,有部分原因是在中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个问题的不理解,一个公式的错误运用,老师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给学生蒙上心里阴影,对数学老师敬而远之,学习变成被动和消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态度,重点倾向于无法消化新知识的待进生,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有难度的中等生,教师及时掌握动向,了解情况,分析原因,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不畏缩,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有越挫越勇的坚定意志,师生在情感互动中,共情共学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加上老师的帮助,一定能学好数学。教师以身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一丝不苟的探究问题的思路。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培养班级尖子生,组织数学学社,定期召开趣味数学游戏、生活与数学、数学讲坛、班级间数学竞赛等活动,为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七、结束语
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拔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的教材处理,指导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享成功喜悦,做好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学习的联系,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老师、学生、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才会有更高效更有趣的课堂出现。老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及时做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辨析,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解决专业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英华.中职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养成和运用.《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年.
〔2〕袁军.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