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诸多方面的教学优势,是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求要重点考虑学生的主体感受,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消化,使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需要积极寻求多种类型的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外部条件。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根据课堂中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从中提取中关键的知识点,用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设想与探索。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有部分教师提出了问题,但是不愿意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此环节,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已经给出了详细的答案解析。这种类型的教育模式长期存在,虽然能够起到节省课堂时间的作用,但是经过长时间后,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学生认为教师会提供答案,对于问题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浅层面上,导致思维的发展受限。对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避免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到问题中;另一方面,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有分析、思考问题的机会,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1]。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难度相对较小,与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谁能够说一说在一年中,30天的月份是哪几个,31天的有哪几个月呢?还有哪个月比较特殊呢?”教师发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有不少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已经想到了答案。然后。教师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进一步提出问题:“小花到她的舅舅家玩,在舅舅家住了两个月,时间加起来刚好为62天,那么有谁知道这两个月分别是哪两个月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迟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每个月相对应的天数写下来,然后看哪两个月的时间相加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创设游戏情境
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在学习时的状态不够稳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他们的成长阶段,游戏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从游戏情境的特点来看,具有比较明显的开放性,且在具体的游戏中,学生的表现欲将会更加突出。对此,在课下时间中,教师可以多观察学生,了解他们比较擅长或者喜欢的游戏类型,为教师的游戏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一味的重视氛围的营造,而脱离了教学的目标,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需要从新知识的学习入手,使学生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重要,涉及到与计算有关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不难发现与计算相关的知识较多,甚至可以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也是令不少学生头疼的一部分知识。对此,在经过一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学生分为3或者4个小组,然后出示相应的卡片,卡片上有关于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快速计算出来,并且进行抢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为所在的小组计一分,如果回答错误,则不能计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发现学生在整个过程都比较专注,几乎没有学生出现做小动作的情况。通过学者的反复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能够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加主动。
三、创设实物情境
通过对大部分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此门学科比较枯燥,再加上随着课堂进行的不断深入,知识学习的难度有所提升,部分学生很难时刻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少将实物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材学习新知识。对于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仍然沿用口头式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入相应的实物,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并且通过操作验证知识、接受知识,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2]。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时,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如果能够引入实物,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在本节课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准备好钟表的模型。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模型,通过看一看,感受一下1秒大概多久。然后,观察经过五分钟后,分针有什么样的变化,走了几个格子。通过对实物的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大大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策略十分重要。对此,数学教师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通过合适的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例谈——以小学高年级《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J].山西教育(教学),2021(10):3-4.
[2]厚旭.入境方能入理 以情才能引思——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