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病理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李娜 贺国洋 胡育菡 张哲莹 朱会芳 王永霞 千新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娜 贺国洋 胡育菡 张哲莹 朱会芳 王永霞 千新来,. 论病理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摘要: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和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医学生进行课堂思政教育也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要求,是医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体教育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深化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将有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覆盖。
关键词: 病理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基金资助:此文为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YJG-65,2019-XYJG-66

1 病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病理学作为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理,并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的病理学教学,主要是通过病理学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实验课上对切片和大体标本的观察来完成。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贯注重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强调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表现; 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强调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正常组织的结构对比来进行实践。通过以上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医学生的合格标准,从而为后期各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思政素质的切入;理论教学也过于注重病变器官形态结构变化和机制的讲解,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指导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内容方面也均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忽略了探索性及创新性性实验的开拓。在师资队伍方面,病理学专业教师一般都毕业于医学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缺乏思政理论背景,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从思想政治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施教。

当今是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年代,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大思政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若对时事政策教育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足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思想共鸣,也将会严重影响病理学教学的成效。

2 病理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确提出:“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教育,增加学生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医德高尚和医风严谨,为全社会输送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才,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意义重大。

病理学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思维能力,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做准备,从而达到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打造专业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体会中国的社会现状,政治上具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医学课堂教学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通过病理学教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师在新时期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减少了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为学校营造了更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病理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利用病理学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少芬, 李佩琴, 林斯妮.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 42(02): 281-283.

[2] 卢林明, 刘振宏, 支慧, 等.病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 右江医学, 2020, 48(09): 714-716.

[3] 褚薇薇. 思政教育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20, 7(23): 131-134.

作者简介:李 娜(1977-),女,博士,教授,新乡医学院病理学系,研究方向

为肿瘤病理。 

*通讯作者:千新来(1966-)男,博士,教授,新乡医学院病理学系,研究方向为肿瘤病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