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手术室护理工作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职业危害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就手术室来说,该场所比较特殊,潜在的危险因素比较多,这对护理人员会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做好职业危害的相关防护工作,能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 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
(一)生物因素
在手术室中,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生物因素是职业危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常见的包括细菌和病毒。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频繁接触,这样会增加受感染几率。护理人员在配合手术的过程中,手部的皮肤如果出现破损现象,很容易造成皮肤黏膜损伤,在清洗器械时,如果污水溅入眼睛也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相关研究指出[1],通过呼吸体液以及血液等能够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以及HIV进行传播,尤其在出现刺伤的情况下,通过血液传播造成感染几率更高。
(二)物理因素
在手术室中,对术前准备工作需要全面的开展,将相关医疗器械准备充分,然后,护理人员要在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操作,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收集和管理,还要做好消毒工作。由于护理人员与尖锐器械的接触次数比较多,时间比较长,发生锐器刺伤的几率就比较大。护理人员接触了手术器械后,如果患者的体液又或者是血液存在致病菌,这样容易导致护理人员被感染,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三)化学危险因素
对于护理人员还说,化学因素是职业危害的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以及电刀烟雾及异味等等。对于化学消毒剂来说,手术使用比较常用甲醛,含氯消毒剂等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具有挥发性,能够刺激护理人员的皮肤和黏膜,甚至会诱发恶性肿瘤[2]。另外,在碘酒酒精以及手消毒剂的应用下,也会对皮肤黏膜造成刺激,容易出现过敏性皮炎。对于麻醉废气来说,手术室中比较常用的是安氟醚以及异氟醚,由于麻醉气体的排放容易对护理人员造成一定性的损害,尤其在生育方面会造成负面影响,提升了早产以及流产的发生概率。在外科手术中比较常用,由于高频电刀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烟雾以及异味,从而会导致护理人员恶心、精神不集中等现象。
(四)心理社会性危害
在手术室中,护理工作难免会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出现护理差错又或者是纠纷问题,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还会让护理人员承受很大精神压力。对于手术室工作的护理工作来说,具有高风险、高危、高强度等特点,有些护理人员的家属对他们的工作不够理解,又或者出现子女方面问题,这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无法协调,长此以往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 防护措施
(一)生物危险防护
针对生物因素进行防护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术前对相关化验进行有效落实,如果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呈阳性,应该合理地安排手术人员,一些存在手部外伤、呼吸道感染又或者是皮肤病的护理人员可以不参加手术,在手术之前也需要做好访视工作,尤其要重点关注特殊感染者,针对这类型患者的手术需要加大防护力度,不仅要穿防护鞋,还应该佩戴双层手套。相关研究指出[3],通过佩戴双层手套能够有效地阻止针刺入,降低感染率,护理人员也应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保证手部卫生。第二,规范化操作,作为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需要注重手部卫生佩戴手套,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器械进行规范化应用,避免刺伤,对相关利器进行使用后应该及时地放回利器盒内,对器械进行清洗时也要小心谨慎。第三,术后处理,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被刺伤需要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使血液能够流出去,在使用流动水对伤口进行清洗,再用碘伏进行冲洗,24h内需要上报给医院的防保科。第四,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在手术室中需要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完善,做好消毒工作,对各种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二)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对于物理性危害进行防护时,需要对利器损伤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传递手术刀、注射器等等的过程中受伤,已感染的针头以及锐器等不能够徒手处理。在使用注射器后,一旦被异物扎伤需要及时的使用碘伏处理伤口,必要时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或者是相应的疫苗。对于患者的引流物以及排泄物,则需要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处理,经专用途径排除。不仅如此,也需要对室内噪声进行有效控制,针对麻醉机、推车以及电动吸引器等等,需要做好维修检查工作及时地使用润滑油,这样能够减少噪音。在手术室中需要坚持“四轻”原则,也就是说走路、说话、关门以及相关操作手等都要控制声响[4]。针对手术室的电器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防止设备老化出现漏电事故,如果出现损坏又或者是磨损等现象,需要及时的更换相关零部件。
(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
对于化学危险因素进行防护的过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针对化学制剂进行配备时,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等,必要时可以佩戴护目镜。如果不慎接触皮肤,可以及时地进行清水清洗。对于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物品来说,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在使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时应该对容器进行加盖,减少空气中暴露时间。对于麻醉机来说,废气管应该与室外相连接,确保其密闭性,避免出现漏气现象。手术室也需要定期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四)社会性心理危害的防护
在手术室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需要得到高度关注,针对社会性心理危害进行有效防护,让护理人员积极开展运动,又或者是开展相应的娱乐项目,使其身心能够得到愉悦,保持健康体魄,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调整心态,医院可以让他们加强业务学习,对自身工作技能进行提升,在平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5]。在手术前需要做好访视工作,充分地准备相关物,并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与医生配合默契,在手术后也要认真总结。针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进行有效地减少,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护理人员能够妥善地处理自身的生活角色以及工作角色,获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调整良好的心态,以此能够保证工作质量。
结语:
在医院的各科室中,手术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风险性比较高,其中,护理人员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医院应该针对他们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有效识别,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得以保障。通过减少职业危害,护理人员能够在思想上以及行为上进行转变,有利于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手术室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薇莉.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康颐, 2020(6):1.
[2] 智育, 张敏. 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9(3):2.
[3] 徐娃, 张立佳. 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相关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1):1.
[4] 刘青青.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措施[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436-436.
[5] 张晓艳.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