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也在逐步转变。运用单元整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打破了以往的教学观念,而且大胆地进行了尝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而言之,单元教学就是基于单元整合教学,通过对知识的综合与构建,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在开展单元式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中的单元进行课程划分,也可以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平行,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实现。
一、单元整合课堂的构建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把数学课堂上的知识整合起来,才能通过独特的学习方法形成综合思维。单元整合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而建立的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丰富多彩、有趣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整体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数学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转移,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
在开展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深化数学知识内容。通过运用数学的知识,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求解问题时能够互相联系,使数学的知识由单纯的学习过程变成逻辑性的、系统化的学习过程。
建构完整的知识与思维单元,整合思考,发掘数学内部的基本关系及抽象的观念,发展发散性思维。要正确理解单元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并充分利用其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统一教育、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既有利于教育计划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是一种强调思维培养与学习方法的学科,学生在掌握了这两项能力后,会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以往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无法解决问题,数学水平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单元整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与属性思维,让他们有自信,不怕困难,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策略
1.研读教材文本,整合知识内容
教材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特色和要求,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应系统地分析、汇总教科书内容,掌握教材内容,找到数学教学的起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了解数学主体、结构等多个层面。在深入研究教科书的过程中,老师要总结出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各单元的连接,发掘出各个单元的内涵和教学方向,对单元教学进行分析,将辐射的面展开,使学生掌握知识、情感态度等内容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比如,在“分数”这个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分类。经过整理,学生们会发现,这些知识点的内容,都是按照 PPE的形式编排的。从三年级开始,《理解分数》的学习重点就在于让同学们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各个部分。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观念,使学生有充分的提高学习成绩的余地。说到五、六年级的分数,其实就是对三年级的知识进行扩展和补充。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思维、有层次地进行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设计,组织单元流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组织单元教学的整体流程,而单元教学流程更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从单元的角度出发,将各个阶段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从大的方面进行划分,再到课程的划分,再到知识的传授,整个过程有主次、有层次、有逻辑。这种教学设计既能充分反映教学的整合性、综合性,又能突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比如,在教几何的时候,可以从学到的长度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多种情景,使学生感觉到单元的构成,并对其进行主动指导,并通过线段来感知。发展到毫米、厘米、分米、米、公里,再到采用比例和各种测量方式,例如:直接比较、间接比较、比较时精确比较。通过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与思考,使学生能够形成单元的概念,并使其成为数学的知觉。
在整个数学单元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从整体上分析教科书的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逐步地进行,使同一知识系统不断地加深,而不会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元结构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内化,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思维的活力,使学生在数学思考中“碰撞”,进而提升其思维和核心素养。
3.单元整合下,建立激励学习主动性的良好教育环境
在现代教育中,除了传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样的关系外,老师与学生还扮演着很多角色,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积极交流,合作,实现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发现自己的主要学习目标。
总体而言,要站在一个统一的角度来看待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中,各个知识的归纳要结合单元知识,铺垫整个单元的知识。给学生做详尽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要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一个崭新的课堂环境中对重要单元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案的执行中,老师要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其进行概括性的教学,运用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的意识,不断的刺激所传达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形成所需的重要知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
4.明确整合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在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数学课堂整体内容。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应将整合的目标作为核心骨干,使学生得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知识库,从而进行更加理性的单元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有的知识,练习新的知识,实现高效的转换,让学生掌握了全面的学习方法,并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概念,运用数学知识,并从各个知识点能独立思考,从而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师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来促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结语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中旬刊),2021(5):114
[2]顾妍基于微课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5):116
[3]王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5):127
[4]姜西春.以单元整合为基础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1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