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重技术功能、系统运行模式、相应的配套管理理念等。系统运行模式直接决定信息化系统各模块功能应用情况。配套管理理念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避免技术运行出现问题。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融合现代教育思想,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借鉴。
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物质条件保障不力
我国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新生数量显著提高,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地不断扩大规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导致高校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学校虽然构建了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但苦于资金问题,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较预期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2配套制度缺乏统筹考虑
信息化建设除了系统建设,还应具备完善的系统配套管理制度,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性。但由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系统盲目使用情况,违背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真实性原则。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未能制定统一编码,缺乏统筹考虑,系统投入使用后,数据口径不统一,格式不兼容,影响数据统一管理,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影响数据利用率。配套的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保障数据传输效率的前提,如果未能统筹规划配套制度,将制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1.3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相一致,让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尊求学生内在诉求,片面追求如何管理学生,而很少运用信息化管理优化当前管理措施,管理角色与服务角色不能灵活转换,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覆盖面不全,影响教师参与信息化管理意愿。因此,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迎合学生及一线教师需求建设,促进管理与服务双重发展。
1.4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高校近年来随着生源的增加,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者提高了对完善信息系统的意识,帮助学校环节管理压力,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起到服务教师与学生作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在成绩登记、课程预览等环节学生及教师之间缺乏交互性,教育资源无法实行共享,学生难以通过信息系统获得线上请假及有关学业相关事务办理等,未能满足使用者需求。教师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缺乏信息化系统各模块功能深入挖掘,相关操作功能不熟练,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快速向前发展。
2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健全信息化建设组织构建
高校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系统化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物质保障推动管理体系构建,同时高校领导组织机构应予以支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高校某一部门独立完成,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落实,包括管理者及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明确建设目标,发挥领导者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组织框架,包括各项繁杂的管理事项融合在内,将传统优秀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型至信息化系统,全面实行数字化转型。
高校管理者应科学部署,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行自上而下的递进关系,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顶层设计可避免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应具备健全的领导组织架构,明确管理体系中各部门的所承担的职责,确保各部门之间职能清晰,二级院校之间横向协调,部门及院系纵向配合,避免传统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清,工作推诿或交接不畅等现象,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2.2健全配套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在构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对系统运输数据信息编码制定完善的规则,提高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统一、规范,避免出现格式不兼容、口径不统一,数据信息定义模糊等现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定,根据高校日常管理要求及制度准则,确保教学管理相关信息公开、透明,明确各项办公流程,确保各部门之间及教职工、学生之间互融互通,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管理需求适当调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迎合当前发展形势及各方使用者需求开展。
2.3以人为本,发挥信息化服务优势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满足现代化需求,实现智能、高效、科学发展,应创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认清当前学生内心发展诉求。由于目前部分高校管理与服务职能混淆,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诉求考虑,过多关注管理职能,导致信息化建设受益方侧重于教学管理,违背了以人为本原则。因此,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突出服务职能,发挥教师、管理者及学生三方主体价值,解决传统教学管理存在问题,使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从教学管理系统功能设计角度分析。应增设学籍管理、教学评价、课标编等功能模块,提高信息化建设功能性。同时,应对教师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整改,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开放线上课堂,为学生打开多个学习路径,实现多场景教学。从完善配套制度角度分析,需要高校教师及学生应用需求,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设置系统权限,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
2.4提高教学资源库覆盖面
随着信息化向各领域纵深推进,高校师生对信息化技术依赖程度明显提高,教师采取信息化教学形式,便于教学资源搜集及整合,包括教案库、素材库等,解决了管理者重复劳动现象。学生可以借助资源共享服务查询需要的数据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师生需求角度出发,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发表到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师生的建议开展,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受众性。
3结束语
为了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应迎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健全配套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使用者需求,并在运行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由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涉及专业交广。因此,高校应统筹全局,做好科学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高校规模及运营管理形式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李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2(21):238.
[2]张伟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J].时代汽车,2020(21):94-95.
[3]王孟岩,王秀梅.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7(11):108-109.
[4]黄毓虎,王小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0(10):74-75.
[5]胡薇.大数据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投资与创业,2021,32(19):105-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