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索
李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纯,. “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索[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摘要:
“双减”政策是我国在探索教育的改革与转型的道路上所提出的一项全面为了学生发展的政策。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号召,在深刻地体会“双减”精神的基础前提下,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开高效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落实到位。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基金资助: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对于教师教学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处于当前的“双减”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好地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学习质量。发挥“双减”政策的指导作用,要使得教育发挥有效性,就要明确教育目标,保证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具有科学合理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双减”的目的与意义

“双减”是指有效地减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所承担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效果,让学生们既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后也能够享有更好的活动质量。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助于打造整个教育行业的良好生态氛围。“双减”的意义也在于让学科教育能够重新回归到学校,回归到课堂,进而减轻家长们的精神负担。在作业方面,政策提出,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均在学生水平与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在优化作业的情况下,减少购买各类学习资料,这对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创新思维

尽管当前的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过于严谨、沉闷,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率大幅降低。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活跃课堂氛围,用生动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教材中,教师可运用实物表达的方式向学生授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可多带几块钉子板到教室,分别发放到小组长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提出正多边形的概念和计算方式等问题。 同时展示钉子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钉子板进行观察,并以小组的形式对多边形数量以及形态位置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在一旁给予帮助, 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而不断推进生本课堂的有效构建。

(二)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推动生本课堂构建

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又可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少有联系, 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因此,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通过实际事例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

如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准备教学工具如尺子、铅笔等,并且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立体图形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并且为了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更加准确, 教师可以通过希沃白板,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图形,这种直观的数学展示,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对图形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当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经常用到多边形的场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意识,进而不断增进自身发展。另外,通过对生活中几何图形的例,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几何知识的内在性质,如生活中小区的推拉门是平行四边形,它具有易变形的性质;生活中的衣架是三角形,它具有稳定性,当衣服悬挂到上面时衣架可以保持平衡,并且可以将衣服撑开,完成最大面积的平铺从而更容易风干衣物。在以上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举例教学时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中展示相应的图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还可以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将新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而不断促进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生活实际的举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趣味性,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课堂之间的桥梁,进而不断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断从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推进生本课堂的构建。

(三)做好作业的减负工作

做好作业减负工作的核心是把握好作业的“度”与“量”,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必须要遵循不超标、不超纲的原则。在“双减”政策未出台之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都存在有错误的认知,以为为学生布置过量的数学作业是为了学生好,但是庞大的作业量导致学生每天都需要消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而且并完成作业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时间越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生在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之后,自己的休息时间就会大幅度减少,第二天在学校学习时因为体力和心神跟不上,学习效率也会变低,这一恶性的循环会使得学生的身心出现亚健康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并及时地将自己的所学内化于心,数学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一定要从班级大部分学生状态进行考虑,保证所布置的数学作业能够让大部分学生都在课堂上完成,响应国家的号召,保证小学阶段学生完成各科的书面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双减”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打造高效课程,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就要与实际结合,将教学情境构建起来以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教学内容并有效融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以促进课堂互动,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金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23.

[2]赵艳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297.

[3]凡有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发挥[J].天津教育,2020(26):59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