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越发关注信息化环境,关注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发展,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学影响深远,不仅让数学教学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还让学生在独一无二的教学设计下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验。可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顺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完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势
第二,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自主投入数学探究活动。基于信息化环境,初中数学教学优势还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方面。教师要设计足够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才能切实活化学生思维和兴趣。而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明显提高数学探究趣味性,如教师采用先进的信息智能软件策划数学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还能在探究内容和形式上占据先机,这样后续教师无论是讲授数学知识,还是提出数学任务和问题,学生都能自发自主地应用信息智能软件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信息化实践和摸索中,潜移默化地领悟数学课程要义,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第三,基于信息化环境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兼顾学生数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发展。在信息化大环境下,信息化学习势必成为未来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教师要想发挥数学教学的综合素质培养职能,必须双管齐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兼顾学生数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发展上优势极为突出。
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刻板,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究。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时间内便能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减轻课后学习负担,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如在轴对称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罗马数字、英文字母等具有对称性标准的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轴对称,之后再引导其在班级中找出具有对称性特征的物品,再引入轴对称概念,并引导学生共同寻找轴对称物体的对称轴,完成教学后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物品。
(二)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大多数初中教师都能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以往多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难以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借助平板手机等不但可以进行教材阅读,还可完成教师设置的课前预习习题,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教学交流平台,使学生在预习中完成答题后可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便能心中有数,确保教学内容、模式的选择更有针对性。
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完成后,若及教师只是设置传统作业,要求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相关表达式进行计算,就会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作业设计形式枯燥,因此完成兴趣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便可在作业设计时恰当融入生活中常见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使作业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探究中。如教师可结合超市购物这一生活案例来设计作业:在购物款一定的基础上,购买的商品单价与数量之间为反比例。一般自动铅笔5元一支,30元可购买6支自动铅笔。而质量更好一些的自动铅笔售价为10元一支,那么同样金额的购物钱款只能购买3只。而这也是对反比例函数的一种体现,且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之后教师再将设计的此类作业发送到学习平台上,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评价,教师要及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并记录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地方,之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通过设计此类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类作业,可使学生积极去市场中完成相应调研工作,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快速吸收和掌握,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传统教学评价是以学生考核成绩为主要标准,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线下评价机制。线上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状态,而线下评价主要是评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内容也不再只是将考核成绩作为单一标准,而是包含了总结性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评估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态度、行为等,包括线上与线下;总结性评价是数学科目的考核成绩。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可使传统教学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考核弊端得到改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与指导性。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评价主体进行转变,让学生也能参与到数学学习评价中,通过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评价的指导与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查漏补缺,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避免因学习不深入而重复练习,增加自身学习负担。
三、结语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有了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让学生获得更生动、更直观的信息,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当然,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在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娴熟运用好技术,才能动态演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下深度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新芳,刘尚旭.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46):21.
[2]解刚.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5):95.
[3]李丽娜.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