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按照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1]。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脱离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学不能完全依靠学生。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就没有办法促进自己的成长。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积极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认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新课程下的教育内容难度较大。当下,高中数学课本在调整,教育创新和可扩展性正在逐步实现。但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改革新教改的大背景下,对这部分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部分数学教学也难以理解教材设置,更不必说学生去展开一定的学习内容了,其难度必然是巨大的,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学习效果。
三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滥用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并不能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完成课堂笔记,甚至会降低其学习效率。
四是课程教育与其他学科缺乏关联性。 在今天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显然是单一的。由于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未建立其联系,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
五是逆行教学法。在新课标改革的实践中,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并未进行教学改革,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因此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是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从新的课程标准看,很有必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却忽视了创新能力,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与此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师中,也有一些教师只注重课本和考试题目的内容,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式。
七是忽视学生的应用性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制定全面的教学程序和模式,忽视学生的应用性。虽然新课标建议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许多教师仍未建立正确的概念。只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缺乏一定的科学、可靠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策
2.1 确立新的教学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实际反映。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还很低。学生仍旧是在课堂上听、记住知识点、问问题,但他们的成绩并没有提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因此,需要彻底改变以往“阳光照耀大树”的观念。教师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需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领导地位。只有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师生课堂关系才会重组,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其次,从知识传播的教师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最后,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意初高中数学知识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在改革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教师在选择数学内容等方面注重探索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学生有益的数学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好好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一位数学老师在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将哲学思维引入哲学政治课程,全面分析学生的数学问题,将其具体化。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向学生讲解“三分盈亏法”的内容,探究数学与音乐的关系,系统地探索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如,在高中数学“圆与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2]。
2.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
对于基本训练和推理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实际分析,以达到正确的理解目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技术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既能合理地分析、阐述知识内容,又能解决学生的基本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和内容,创造出多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在新发展时期对教学工作各方面关系进行调整,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举例来说,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引导性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讨论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逐步提高[3]。
2.4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还需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遵循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体系并做出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当高中老师向学生讲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学习数学。这不仅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第二,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用提问的方式创新整体教学的联系和方法;举例来说,在高中“空间几何”教学下,教师创造问题情景,让学生探索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又能锻炼应用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调整教学与工作关系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能力发展氛围,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与模式。
结语
新时期下,必须从科学合理的实施角度出发,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与此同时,根据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91-93.
[2]袁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1):74-75.
[3]李岸.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第二课堂(D),2020(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