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文化的教化作用,把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融合到一起,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把数学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在有文化氛围的课堂里,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更加有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1.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都有好动的性格,精力的集中时间通常不大于十五分钟,易被其他东西诱惑,喜爱新奇东西。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中,学生更加坐不住,适当地引入的数学文化,不但能够教育学生数学思想,认识数学的渊源和历史,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数学课堂上。
2.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最初的数学教育中,学生们为增加升学率,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致使老师在课堂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数学知识,并教授学生多种解题方式,同时指导学生训练能力,而忽略了文化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教学事业也紧跟着教育变革的脚步,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只是注重知识与技巧的教学,还会使学生更加重视数学教育文化底蕴和数学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数学课程变得多姿多彩,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所以,把数学文化渗透进数学课程中时必要的。
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文化体现了人类简单、和谐、奇异的美感特点。在人类认识数学的历程中,数学文化的美感特点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同时数学文化在人类认识领域中也存在着广泛的意义,不只有对事物概括的认识,有追求真理的力量,勇于怀疑的能力等等。数学的教育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也是最突出的,它往往与学校教育、时代发展的教学任务有着直接关系,与教学对象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数学符号的课程时,往往通过设计情景阐述符号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掌握符号的应用技术的同时,又掌握了数学符号的文化价值。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渗透的情况
1.新课改促进了数学文化渗透
新课改是时代前进和思想进步的体现,数学文化社会主义思想是通过长时间积淀和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数学精神和思想。具体教育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知识与技术上的教育,要更好地反映数学内在含义。新课标对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并指出了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料、趣味内容、数学家事迹等手段对数学文化教育内涵加以表现。在就是具体的数学课程时,体现数学文化,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整体创新能力。
2.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情况
二十一世纪,许多发达国家都以数学文化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标准。国家对其比较重视,因数学的范畴进行清晰划分比较麻烦,数学教师还不能正确掌握,只是相对浅显的认识,无法准确掌握具体知识,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课堂并不能很好的融入数学文化。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师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不关注数学文化内容,使得数学课程中缺乏文化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对其合理进行有提高数学文化的意义。这样的课程,能够增加数学课程的人文气息,能够体现数学教育内容,也是现代数学教学必须关注的课题。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具体实施的方法
1.树立数学文化教学目标
为使老师越来越重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学校必须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纳入到教学任务之中,并受到老师的足够关注,要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作为考评的主要标准,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做出全面评估,在对学生的教学考核中,将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加注重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老师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视为主要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各个环节中都强调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渗透课程目标的确立,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表现:在数学知识和技术流程中的数学文化目标,在数学方法与数学过程中的数学文化目标,在学生价值观和人际情感中的数学文化目标,将数学文化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个渗透必须要寻求到恰当的切入点,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中,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中,就将数学教育的渗透视为主要的课程任务,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上,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计时用具日晷和铜漏壶,日晷是借助阳光投射的阴影进行计数,而铜漏壶则借助滴水进行计数,让学生的认识眼界更为宽广。从人生观和情感教育上,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和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崇拜古代的数学文化,从而形成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2.将数学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新课标还鼓励教师积极地指导学生,把在教材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体现学习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与功能,如在"确定起跑线"的扩展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先分组,然后携带相应用具,再进行测试,连划线都要划分得清楚,参加的教学活动也要求学生与教师配合,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数学文化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把数学文化融入实际活动之中,使学生善于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将平时中出现的现象以数学的方式讲解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意识,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3.让数学文化催生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生性好动,但总是对新奇的事情非常充满兴趣。中国古代益智玩具:数学华容道、九连环、七巧板、孔明锁。老师还可指导学生课下探究,再利用分组竞赛、班级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内心丰盈。数学中还出现了某些猜测提问,如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测、四色猜测的书面证明等,均未能获得彻底解决。在老师有效指导学生在寻求破解这些猜想问题的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其在数学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通过老师对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数学文化的培养,使学生漫步于变化发展着的数学历史文化形态之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进而丰富学生的思维。
结语
数学文化是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在数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数学文化的渗透问题也日益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注意,这对于贯彻全面育人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把丰富有趣的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既能拓宽数学的视野,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数学文化观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初探[J].才智,2019(19):89.
[2]陈珍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与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70.
[3]刘晓敏.小学数学教学文化内涵缺失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19.
[4]宋慧.基于数学文化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04-105.
[5]林延华.渗透文化润泽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实施策略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