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针对儿童所开展的一系列基础教育当中,美术教育可谓是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儿童阶段相较于其他阶段而言在创造力方面更具潜能,这与美术教育当中一直强调的创作能力是相契合的。进而在美术教育当中,想方设法燃起儿童对其的创作兴趣,尽力培养并且不断发掘儿童们相应的创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儿童美术教育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创造力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先探究整体的儿童美术教育,再去着重探究创造力培养。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操作要义
(一)基于个体差异合理分层知识架构
相关教师在切实开展适合儿童的美术教育之前,一定要了解好每名儿童较为显著的性格特征,当下习得的美术知识在何种水平,能够进行何种程度的美术创作等多个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后基于此合理分层其美术教育的整个知识架构,紧接着再按照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教育目标。
比如,在教授儿童利用各种废旧纸盒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中,可以基于儿童动手能力的考量将其划分为动手力强和动手力弱两个层次。对于那些在美工方面能力较强的儿童,可以侧重启发式教学让其自行借助废旧纸盒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让其尽可能打开思维,不受废旧纸盒本身形状的局限,方方正正的纸盒不仅可创作成高矮不一的城市建筑,而且还可通过裁剪和拼贴将其创作为形象各异的动物、不同类型的汽车、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等等。对于那些在美工方面能力较弱的儿童,可以侧重鼓励式教学让其借助一些基础作画技巧,为废旧纸盒上色或者是简易剪贴,以此锻炼其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力以及较为基础的动手力,在此过程中予以其适当鼓励,让其尽量完成作品并感受到快乐。
(二)注重每个儿童在创作方面的能力
尽管儿童本身在创造力方面是较为丰富的,但如若没有美术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支撑,那么也是难以在美术作品当中彰显这种创造力的。所以,儿童美术教育有必要对每名儿童在动脑动手方面的能力予以鼓励和培养,以此来为其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能力打好基础。比如,相关任课教师可经常带领儿童们来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去美术馆来欣赏学习各种优秀美术作品,借此给予其空间和时间近距离观察各种各样的美,在知识以及经验的丰富中促使其可以展开想象,形成一定的创造意识。
每名儿童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并非像成人美术教育那样依靠高超的美术技法来彰显,更多的是依靠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来体现,进而在儿童美术教育之中,任课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认知强行放到儿童身上,这样只会逐渐磨灭其想象力,而失去了想象力的儿童是难以进行美术创作的。比如,在“太空之旅”、“未来城市”、“海底深处”等这类极其需要儿童们可以天马行空想象的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可先为其展示与之相关极具想象力的美术作品,但这并不是为了让儿童们模仿该作品,而是予以其一个点去延展,在此过程中可以不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过多限制,给予其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其可以尽情创作。
(三)尽量燃起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如若每名儿童都能对美术创作产生浓厚兴趣,那么不仅会令儿童美术教育更有成效,而且经由儿童们创作出的各种美术作品也会具新颖性和创作力,进而任课教师有必要通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更有趣的授课方式来尽量燃起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儿童们画自行车、汽车、动物、植物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东西时,相关任课教师可借助一些先进智能的多媒体设备,以动画短片、精美图片等方式来不断刺激儿童们的感官,让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进而乐于进行美术创作。
二、在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良好环境来燃起兴趣
广大儿童们正处在对一切事物都万般好奇的年纪,如若其可以在良好环境中进行各种美术创作,那么便可以在无形中燃起儿童在该方面的兴趣。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将美术教室加以精心布置,在整个教室当中可以适当摆放一些有趣精美的美术作品,在适当位置悬挂或者是张贴一些儿童们自己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照片,借此来营造更优质的创作氛围,让儿童们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更有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室的整个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们感受到一些美术的魅力,在无形中提升其感悟力以及创造力,而且美术教室环境对儿童心理有着极大影响,如若美术教室做了科学合理的布置,那么可以让儿童的内心更加舒畅,更有助于其完成好自己的美术创作。
(二)通过适时指导来启发创作
儿童美术教育绝不仅是带儿童们进行简单的绘画或者是手工,其中涉及到鉴赏、拼贴、纸雕、主题绘画等诸多方面,这些极具创造性的儿童美术活动如若交由儿童们自行进行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此时就需要任课教师们通过适时指导来启发其创作。比如,在带领儿童来到户外进行风景写生时,有的儿童难免会因画不好自己想要画的风景而感到烦躁或生气,这对其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无疑是极其不利的,此时任课教师就可以予以适时指导,为其指明所要画的花草树木或者是房屋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而后让其将这些特点在自己的画作中表现出来,那么别人就可以一眼看出自己画的是哪里,以此来启发其继续进行风景写生,这样一来其最终创作出的美术作品中不仅有着户外风景的显著特点,而且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所以尽管大家对同一处风景进行了写生,但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势必会有着很大差异,这便是对其创造力的极大彰显。
(三)借助正向评价鼓励创作
任课教师本身就在儿童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若其可以在儿童美术教育当中有意无意地对儿童予以鼓励,那么无疑可以令儿童们在美术创作当中信心倍增并且更有兴趣。每名儿童的美术作品都暗藏着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如若任课教师在其已完成美术创作之后,能够对其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创作意图进行切实了解,那么便可以对其美术作品做出正确解读,这能够极大地释放儿童们在美术创作方面的激情,对其日后更深层更高难的美术创作大有益处。每名儿童自己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对于儿童来说意义重大,进而任课教师绝不可对这些作品妄加评断,主观臆断地去评价这些作品只会抹煞儿童们的想象力和兴趣,打击其进行美术创作的信心,甚至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一定要以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对其美术作品当中的特别之处予以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育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定要基于个体差异合理分层知识架构,注重每个儿童在创作方面的能力,尽量燃起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这些操作要义对于儿童后续的创造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一直以来都是儿童美术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以及能力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任课教师可通过良好环境燃起兴趣、适时指导启发创作、正向评价鼓励创作等策略来培养其创造力,让儿童美术教育发挥真正效能。
参考文献:
[1]黄蕴同.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9(01):140-141.
[2]沈丽丽.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18(23):121.
[3]张波.浅析美术教学中儿童的创造力培养[J].长江丛刊,2017(18):34-35.
马幼梅(1968.3),女,汉族,安徽利辛县人,工作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 :历史文献、地方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