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具有慢性、迁延性等特点,致残率和复发率都比较高,对患者及其整个家庭均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1]。对于长期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康复护理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2]。为进一步探究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本文选取长期住院老年慢性分裂症患者62例实施分组研究,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期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采用双盲方法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和15例,年龄61-79岁,平均(69.56±8.46)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62-78岁,平均(69.44±8.8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基础对症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如下:(1)对患者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对于情绪比较稳定的患者,可以在白天让患者在庭院内自由活动,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个月为患者发放一定的津贴。每周可以带领患者外出一次,进行社交活动。(2)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了解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同时积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行为能力训练。根据患者喜好为患者制定训练方案,提高患者行为能力,缓解行为障碍,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有有利条件。(4)实施音乐疗法。可以采用音乐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5)家庭与社会支持。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咐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让患者可以感受家庭温暖,从而提高患者渴望重返社会的意愿。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阴性症状评分变化情况。采用 SANS 量表评价患者阴性症状情况,包括五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阴性症状越重[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x̄±s)”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阴性症状评分对比(分,x̄±s)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 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一般只能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而对于阴性症状改善不明显。因此,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4]。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对部分患者增加康复护理干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患者的阴性症状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如下: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能力训练、音乐疗法、家庭与社会支持等。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疏导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通过行为能力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各种行为障碍,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有利条件。通过音乐疗法可以疏散患者的注意力,发泄负面情绪,同时增加患者与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活跃情绪,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等。通过家庭与社会支持等护理,可以给予患者情感支撑与鼓励,让患者可以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密切接触[5]。
研究发现,经不同护理,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吴晓敏,龙梅香等学者[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长期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优良选择。
综上所述,对长期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红英.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161-164.
[2]赵敏,孙晓芹,任伟,等. 模拟康复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1):123-124.
[3]冯明媚.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8):72-74.
[4]吴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56-157,160.
[5]庞利.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和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4):196-197.
[6]吴晓敏,龙梅香,黄霞. 精神康复护理在长期住院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8):100-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