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及探索
白爱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爱军,.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及探索[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摘要:
数学作业在中学教育舞台占据关键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筑牢基础知识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磨刀石。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能够深化理解数学概念,锻炼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在数学探索之路上稳步前行。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基金资助: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与时代的飞跃,初中数学教师肩负重任,传授知识之余,更需聚焦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学之路上,教师需不断探索作业设计的优化之道,力求通过创新作业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初中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价值

(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里,细致优化作业设计犹如一把钥匙,不仅解锁了教学效果提升的大门,还为学生减压开辟了新径。教师匠心独运,精心设计每一份练习任务,犹如精准把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这些宝贵的学习反馈,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之舟稳健前行,学生的数学航程因此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优化作业设计让教学摆脱了题海战术的束缚,转而走向个性化与趣味性的融合之路。教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作业内容,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既保证了挑战的适宜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中融入的创意元素与变化,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乐趣,在乐趣中提升能力,有效提升了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勇于突破传统框架,将纸上谈兵转变为生活实战,通过引入现实场景与案例分析,为初中数学作业披上了实践的外衣。这种创新设计不仅让数学知识跃然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与实用。学生们开始意识到,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解决生活难题的得力助手,这种观念的转变正是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不仅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飞跃性提升,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温柔关怀,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与“双减”政策不谋而合,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次生动实践。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启迪。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

(一)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准定位作业设计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广阔舞台上,作业设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读懂”作业,从而自主完成解题过程,教师们需精心策划,细致考量。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其学习状态与能力水平,以此为依据设计作业难度。作业难度若过高,易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自信;而难度过低,则可能让学生产生轻视之心,难以达到有效思考的目的。

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不同难度的题型之中,形成基础题、提高题与附加题的阶梯式布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基础题旨在巩固基础概念与定理性质,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中等学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解答提高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附加题则成为他们拓展知识、深化理解的舞台。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在完成自己层次题目后,尝试向更高层次的习题进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我超越的喜悦。

(二)融入探究性元素,定制个性化作业设计

传统单一的书面题目练习,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考空间,导致思维僵化。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个性化原则,勇于创新作业形式。

以“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作业为例,教师不仅设置了基础判断题,还鼓励学生组成小组,深入日常生活,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的每一处风景乃至温馨的家中,寻找着轴对称图形的踪迹。他们发现,课桌、书本、窗花、建筑物乃至人体某些部位都蕴含着轴对称之美。通过拍照、绘制草图等方式,学生们记录下这些发现,并在小组内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在合作与分享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还深入探讨了对称轴的概念与性质。他们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共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问,如对称轴的选择、图形的对称性验证等。

(三)优化作业设计,实施分层次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里,为了精准助力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们纷纷采用了分层教学策略。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从具体能力、学习态度到已达成的学习成就等多个维度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随后,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精心设计了三大类作业:基础知识巩固、能力提升以及知识拓展。

以“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完成教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了专属练习。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作业侧重于三角形基本线段(如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的概念理解与识别,通过大量的基础题型帮助他们巩固新知,打牢基础。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则增加了难度,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识别这些线段,还能熟练运用其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以此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至于那些在数学领域展现出较强天赋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则为他们设计了更具挑战性的知识拓展作业。这些作业不仅涉及三角形线段的复杂应用,还可能引入与三角形相关的定理、公式或更高级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引领他们向更高的数学山峰攀登。

三、结语

新课改下,数学作业设计重思维与学习能力培养,摒弃低效内容,实施动态分层管理。作业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思维活跃。此变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数学学习成为乐趣与成长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赵恺宁.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115-117.

[2]高华.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4(1):55-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