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和丽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和丽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31.
摘要: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可将创新思维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可选择从激励教育、游戏活动、多元化教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推进数学学科创新思维训练的健康开展,增强个人的创新思维意识,促进自身创造性数学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31
基金资助: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了数学教师重点讨论的话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项教学任务,全面落实到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活力,让学生乐于打破传统数学思维的束缚,从创新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用来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突破思维定式,形成新的学习思路

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固式思维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题海包围中,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畏学情绪,还会使其始终受到固式思维的桎梏,不容易走出思维定式,只能根据固定的思考模式来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反而能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使其可快速寻找到新的学习思路,突破数学学习困难。

(二)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获得进步

每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空间,需要教师通过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特有的学习潜力,突破现有的学习水平,提升自己的数学进步空间。教师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时,可以达到这一数学教学目的。目前这一创新思维训练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创新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自觉地参与到创新思维训练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激励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活力

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缺乏学习动机、思维活力不强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激励法,弥补上述问题。激励法虽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它的教学价值是值得积极肯定的。因为他人的表扬和激励往往能增强小学生的内心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和激励,这会成为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勇气来源,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可通过激励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作用下迸发学习激情,自主展开创造性的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可遵从学生希望得到激励的心理特点,将激励法融入数学教学中,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基于游戏性,创造趣味性的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还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主设计一个数学学习方案。在游戏教育理念下,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创造一个趣味的数学游戏。一方面,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通过愉快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自主设计时趣味游戏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考虑数学游戏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方面的运用价值,要将其落实到数学教学中。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介入,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活实践探索到知识领域探索的过渡阶段,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趣味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帮助作用,学生往往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考主要来源于兴趣引导下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因此在进行课堂教授时,为方便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章“方向与位置”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对学生座位进行更换,通过位置更换让学生描述A在B的什么方位?在没有更换前,A在B的什么方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学习,并通过座位的调换,帮助学生养成对生活问题的实际思考,如我们可以通过地标建筑物的记忆,了解自身方位;可以通过小朋友间的不同身高情况,在班级里调换位置;在野外时,可以利用哪些数学知识判断自己的方位与位置,以此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逐步形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对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四)加强合作性,展开创新性的探究思考

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学习的新型活动形式,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使其在合作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新想法,对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因此,教师可依托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这一载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空间,使其在独立思考过后,向同伴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然后在组内的共同讨论过程中,确定新的学习思路、解题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这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随机找到周围实物的三个夹角,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出可以度量出这几个角的有效方法。在这一合作交流中,学生会进行思维碰撞,各自会提出度量三个夹角的个性化看法,为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比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尺子度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专业工具度量;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度量出较小的夹角,然后用这个夹角度量其他的夹角,看看这个夹角与其他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由此看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可以提升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应形成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它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知识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工作,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将其落实到自身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认知,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有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必要性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