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四会”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此,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四会”能力培养为引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四会”能力培养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将“四会”能力的培养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教师应积极挖掘并融入“四会”元素,确保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都能得到“四会”能力的有效锻炼。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强调在培养学生“四会”能力时,教师应确保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都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并能有所提升。通过分层教学和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并在不断挑战中提升他们的“四会”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四会”能力培养策略
(一)会参与: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参与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石,关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首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手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形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玩具等。通过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享受,从而有效地点燃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房间的墙壁面积?”或“一个正方体盒子的体积是多少?”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其次,动手操作是提升学生实践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来帮助他们直观掌握这些几何体在边、面、顶点等方面的基本特性。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图形绘制,如测量模型的边长、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等,锻炼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二)会发现:培养学生观察力与问题发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发现是学生学习旅程中的关键一环,关乎学生能否敏锐地捕捉数学现象,察觉隐藏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其内在规律。以“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为例,首先,引导观察是发现数学规律的基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如哪些数字能被其他数字整除,哪些数字是其他数字的倍数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如“为什么2是4的因数,而4是2的倍数?”“你能找出12的所有因数吗?”启发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自主探索数学中的规律与原理。其次,鼓励质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已有的知识和观点。例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0不能作为因数?”或“为什么1是所有数的因数?”等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回应,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他们的分析性思维与自主判断能力。
(三)会运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与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会运用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百分数”的教学为例,首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融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教师应积极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折扣计算、利率理解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趣味竞赛、数学解谜游戏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其次,注重实践应用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不二法门。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百分数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计算购物折扣、分析考试成绩等,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对百分数概念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分析股市走势、计算贷款利率等,切实扩大学生的数学认知范围,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技能。
(四)会创造: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创造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巅峰体现,更是他们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首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是发挥他们想象力的关键。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如果改变植树的条件,你会如何重新规划植树方案?”“你能利用植树问题的原理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吗?”等,激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和层次来探索并解答问题。此外,鼓励学生参加数学俱乐部或数学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共同进行数学创作,进一步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鼓励学生涉足未知的数学领域,是开阔他们数学思维和知识范畴的关键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前沿领域和新兴技术,如将植树问题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这些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激励学生超越自我,积极投身于数学研究项目中,通过不断探寻数学领域的未知,拓宽自身的数学视野和知识深度,进而全面激活数学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应通过情境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以及因材施教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氛围,促进他们数学“四会”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姬相如.浅析小学数学中如何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124.
[1]陈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造力[J].学周刊.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