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将德育元素巧妙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在本质。作为教师,应敏锐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多维度、全方位地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在品德上有所成长。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已成为教学新导向。依据《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必须推行素质教育,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彰显数学的教育价值。新课改文件多次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德育渗透的潜力巨大。教师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将德育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关注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数学知识不仅充满智慧,还蕴含辩证统一、数形结合等哲学思维。将德育融入教学之中,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乐观向上品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师应秉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优化数学教学质效。通过思想引导,培养学生具备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教师示范引领,重视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倾向于模仿教师,教师的形象与品质对学生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明确其理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师应珍视德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坚持终身学习,锤炼自身品德,积极履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职责。通过规范自身行为、展现人格魅力、传授广博知识及示范良好品行,教师应赢得学生的尊敬。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德育经验,借鉴成功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正向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书写等问题,并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应巧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通过一题多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培养学生思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依托数学教学过程,实时融合德育
相较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思想品德课,小学数学教学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宜直接或过度强调德育,而应坚守数学教学为主、德育为辅的原则,确保课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具体的教学环节灵活融入德育,以动态性和发展性为指引,将德育元素渗透于知识传授之中,使学生在解题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其寻找方法,理解因数的有限性和倍数的无限性。鉴于因数与倍数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设计教学流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发展的视角审视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提出独到见解。课堂上,教师应密切关注小组合作动态,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认识到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分别指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通过计算验证后,他们发现这两种现象并存且不可分割。这一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每个同学都有独特视角,通过实践验证各有其理,只有综合各方见解才能构建完整的数学概念。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也为其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延伸德育范围
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明确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是教师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选取并恰当应用德育元素的关键,旨在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推动德育目标的达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擅长结合生活实例规划教学活动,通过生活现象教授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或直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德育,从而拓宽德育的边界。
例如,在教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深化理解。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计算,教师还组织实践活动,启发他们思考植树造林的意义、益处以及乱砍滥伐的危害。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搜集信息,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破坏森林的后果,甚至我国的大型植树计划及地方环保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植树建议,并亲身参与植树活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自然融入了环保教育,激发了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提升了道德素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持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小学生的思想启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将德育融入课堂,逐步渗透,确保教学活动既科学又合理。德育的渗透需遵循适度与适时原则,旨在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魏本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探索[J].吉林教育,2023(34):60-62.
[2]吴丹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3(34):66-68.
[3]马双燕.基于德育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教育,2023(3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