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一)内涵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我们认识到,只有进步促进体教融合,从体育文化中挖掘教育内涵,提炼育人要素,并使之融入到三级课程中,贯穿办学全过程,体育特色才能升华为学校品牌,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麻田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地方制定的教学课程基本精神为主要指导,以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发展现实为前提,充分利用社区和麻田中心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的多样性的教学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相较于其他课程,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在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家长、学生甚至社会成员等育人主体都可以广泛参与其中,发挥其集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开发出符合教育现实的高质量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提高其教学实效。
(二)意义
1.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
因地理环境、历史人文、风俗人情等方面的不同情况,不同地区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文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在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教育中同样如此,如若忽视这一教育现实,而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等进行教学,将无益于学生健康运动的发展。而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地方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寻求小学的教育同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共通点,进而优化小学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特色,深化小学教学的改革,提高小学教育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从本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等角度出发,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地区文明的了解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提高学生健康运动的实效。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是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的必要补充,其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较强,能够很好地贴合当前学生的发展个性,满足其发展需求,进而培育学生对健康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健康运动的内驱动力,进而提高其健康运动实效。
二、麻田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的设置之前只有摔跤一门课程,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没有丰富的校本课程内容,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对实践部分课程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对一些基础项目如田径、围棋,花式篮球,绘画,经典诵读等基本技术的要求及描述也逐渐增加。如今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教师还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二)教师专业素养局限,不能满足教师特长化发展需要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是小麻田中心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不二法宝。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授课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成就取决于教师。当前,许多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探索精神不足,难以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的担子。如此现象势必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小学教师师资配额不足、结构不合理、工作量偏大,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甚至提前改行,不上学科课了。因此小学教师团队,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更是难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效应。再次,就教师个体而言,不少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事业编制的铁饭碗意识下传统观念使之得过且过。这种观念不仅严重制约了麻田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正常进行,更是堵死了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三、构建麻田中心学校特色的“健康树”课程体系框架的设计思路
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兴趣爱好不一,需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此,麻田中心学校建立了“1+3+N"的“健康树课程",“1”为摔跤必修课;“"3"为体育类普及课;“N"为其他体育类和艺术类个性化选修。健康树课程不只是x趣小组,也是正式课程,聘任专业老师,让更多学生受益。
(一)依托学科资源,开发“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
近年来,我校以摔跤为抓手,开展体育与健康的类的校本课程,包括围棋、花式篮球和足球等,着力打造体育艺术持色麻田中心学校。麻田中心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江西省文明校园,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等多项荣誉。麻田中心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快乐星期二”社团活动,一年举办一次摔跤艺术节2019年9月,长沙F3花式簞球基地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
(二)依托教师素养,开发“文艺与文明”校本课程
“文艺与文明”校本课程包括,如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葫芦丝、合唱、书法等。比如说在麻田中心学校文化建设中,将中国经典文化中的精华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和教师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实现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麻田中心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文化长廊、手抄报、宣传画册等形式,定期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使学生沉浸在人文主义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融入自己的文化中。麻田中心学校在校门口专门开辟了诵读橱窗,橱窗内每周推送一首古诗,还在每天的校园小喇叭广播中至少吟诵一首古诗词。
此外,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开展诵读活动。麻田中心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诵读时间,即从早读开始每天诵读20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前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诵读能手领读、学生自由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3分钟的诵读。每月麻田中心学校安排一下午时间进行全校诵读,对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进行全面复习,或者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吟诵表演。
(三)依托多彩活动,开发“美术与创新”校本课程
“美术与创新”校本课程包括绘画班、书法班、手工班等等,以绘画板为例,传统绘画内容博大精深,与音乐、文学、人文、历史、科学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绘画校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传统绘画,加强学生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又如,诗词文学与绘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入一些诗词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诗词中体会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再从绘画中领略独特的诗词意境。
四、结语
总之,我们重新定位麻田中心学校课程体系的定位——“健康树”课程体系,即立足尊重个体差异,以“摔跤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为载体,构建适合孩子发展的“健康树”课程体系,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最终达成“特色+优质”的麻田中心学校、成就“合格+特长”的老师和“健康+个性”的学生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伏虎,李进新.校本课程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3(6):2.
[2]新乡市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现状调查[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3]丁学东.让农家娃享受优质的教育——江苏省张家港市农村小学现代化建设掠影[J].基础教育参考,2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