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孩子是我从一年级一手带上来的,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最基础的作文训练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现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力求让学生在整个谋篇布局、语言的精炼以及情感的真实上再上一个台阶。
首先,我从低年级就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写周记的习惯。说是周记也不是周周都写,我总是结合四季景物的明显变化、过的节日、班上或学校举行的活动以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来提示孩子怎样写,比如春天让孩子们写桃花写放风筝,“3.8”节写怎么样给妈妈过节日的,学校开运动会,班上组织的班队活动以及班上出现的典型的事迹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偶尔也可以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主要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到有话可说。总之要做到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并且保证所写的都是真实的。布置周记时,提醒学生可以只围绕一个事物或一个场景写一个片段,重点是一定要写具体。比如2019年清明节,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缅怀英雄先烈”的活动,组织我们四年级学生步行去西山公园烈士陵园扫墓。整个过程所有的孩子感触都很深:要么是对来回步行不堪重负,要么是对祭奠英烈肃然起敬,要么所对在西山草坪上的班队活动流连忘返。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把这个活动写成一篇周记,重点只选取其中一个记忆最深的场景描写。班上的小管就重点记录的是草坪上游戏的情景,他以整个游戏的过程为线索,不仅抓住了遵守玩游戏的规则的孩子的动作、神态,还抓住了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调皮捣蛋鬼的搞笑的动作和神态,结合围观同学的一阵阵哄笑和一阵阵尖叫,把整个游戏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就是我对他们的要求,只写一个重点,但一定要把它写具体,让人感觉生动形象。
其次我认为小学的语文特别是作文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从低年级时勉强通顺的写出一句话到中年级时可以流畅的写出一段话来,到了现在高年级写出一篇完整的有思想有内容的文章,这正是由平常学习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慢慢的积累起来的,怎样引导学生积累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 准备一个采集本,平常读书遇见的好词美句尤其是在学校学习的课文里面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的采集下来。课文其实是最好的范文,里面的词语句子的意思老师也都在课堂上讲得很清楚,学生理解了意思采集下来就可以更方便的用进自己的文章里面。
2、指导学生做读书卡,让学生多到课外书籍中汲取养分。阅读是继承人类知识财富的一条主要途径。推荐给孩子一些有益课外书籍让孩子去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带各种图书,每人至少一本,完善班级图书角。利用早读课、社会实践课,甚至是语文课,让学生走进书中,享受书韵,营造了良好读书氛围,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要教会他们品读、鉴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去学习借鉴书中好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运用哪种写作顺序让文章结构清楚明了的,说说文章的哪些地方最打动人,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怎样写才能做到形象生动呢?读后让学生自然谈见闻,交流读书心得,并指导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做成读书卡片,卡片建立后,再定期汇集成册,挂在班上,全班同学做到资源共享。我班有个爱读书的女孩鲍佳怡,她喜欢读书也会读书,常常都是把课外书中的知识为自己所用,从模仿书上的写作方式到现在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她看过的书从历史到小说,从小学生必读书到初中生必读书可能有成百上千本了吧,做过的读书卡片也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书了。这些都是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第三、我每次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都会提前把本次习作的内容预告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写作材料(必须是自己身边真实的事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个学生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准备写作材料既避免了课堂上的作文在老师的启发讲解下都落入了一个模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做到写作时胸有成竹,不会到时一时找不到写作材料又胡编瞎编写假话。比如在上12册三单元作文《一次科学尝试》时,我就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思考在上科学课时做过的实验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或者自己在家有没有因为好奇而做过一些什么小实验小制作?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那就晚上回家自己动手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这样一布置下去学生提前都把写作材料准备充分了,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写作材料的选择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启发了,只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写作顺序以及怎样合理的安排材料,再指导学生如何把整个过程写清楚,可以选择哪些方式开头哪些方式结尾,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把作文写出来了。
第四、对于学生的习作评价要多样化,对于优秀的习作及时在班上朗读,既鼓励了优秀的又让写不好的可以有所借鉴;
1、课堂小练笔我一般会让先写好的几个同学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评价时至少要说一个优点和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同学再以此为鉴及时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堂小练笔是我根据当堂课所学习的课文,针对其思想上或者内容上的延伸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即时即兴而成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比如学习了《美丽的规则》一课,就以《身边的规则》作为课文的拓展让学生写写自己身边的规则有没有被自觉遵守,写出自己的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课堂小练笔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又对课文适时的进行了拓展延伸,很实用)
2、学生的周记我一般是先评判,每次都会选取两篇优秀的习作和两篇相对比较差一点的习作在班上朗读,让学生评价优秀的习作好在哪里?差的习作又有哪些地方欠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就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单元作文,我是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策略,先让学生两人为一组评改一篇作文的方式来进行集体评改,不打等级只给出具体的评价意见和修改建议,就把作文直接还给写这篇作文的同学。评改时可以推荐优秀习作马上就当众朗读,写的不好的同学立刻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紧接着同学们就根据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精心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完成后再统一交给老师评判;老师评判的已经是再加工过的习作了,因此此时老师评判后就会产生三个结果:合格可以誊写了;给出修改意见还需要继续修改;最差的就需要重写了。
经过各种方式的训练,我班现在大部分孩子写作能力较强,其中还有十几个孩子参加了学校、市级乃至省级的征文比赛均取得骄人的成绩,光荣的被班上的孩子们称为“小作家”。不过,我在习作教学上的探索还很粗浅,想着下学期即将面临的一年级孩子,顿时觉得在习作的教学探索上还任重而道远,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