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的思政建设、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依据,指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迫切性,本《纲要》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环艺专业室外方向课程融入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大思政”理念,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需要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化的设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应立足于专业,将课程目标与德育目标相结合,明确思政素养培养目标,将其与专业技能目标同等考虑。
通过深入研究风景园林专业背景及内涵,将课程思政的培养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1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党的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兴盛、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风景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建立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专业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等相关元素进行深入发掘,如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植物文化、天人合一的晢学思想等,使学生对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引导其建立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广阔的全球视野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能够理性认识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应上升到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的介绍和解析,积极引导学生对东西方园林文化进行比较,加深理解,进而扩展全球视野。
1.3“绿色”中国梦
绿色、生态既是风景园林的基本属性,也是新时代对中国风景园林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者能够合理运用自然和社会因素创作优美的、生态的人居环境,充分展现生态、绿色、宜居等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中国梦。
1.4“大国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可以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培养其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环艺专业室外方向课程改革和在课程思政上的探索实践
借助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这一契机,建立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施政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室外方向的每一门课程当中,使之真正成为我们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以为一套完整的思政体系的建立,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强化教学团队
强化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专任教师的自身修养的提高、高尚的师德师风情操的建立、“教书”和“育人”观念相结合的形成是课程思政理念建立的前提,需加强学团队的“课程思政”研究和学习培训。定期举行座谈研讨、教学观摩、再次讨论、经验总结等,只有增强了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使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责任,才能使课程思政纳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成为可能。
2.2明确培养目标
环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学科,我们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更应注意对思政内容的渗透,正在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目标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专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政内容的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提出了 “五个追求”,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专业课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要以此为目标,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不断讲解。
2.3细化教学内容
细化教学内容是开展思政教学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学内容的细化,就是要在我们的各门室外专业课程当中,那一个环节、那一个知识点融入思政的内容。在专业基础课的中国建筑史部分:我们的前辈在几千年房屋建造过程中发展了以榫卯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建筑样式,如我们的故宫,近千所房屋单体,无一颗钉子;在园林史部分,我们的古典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这也是世界园林史中的唯一;在讲解古典园林的实例部分时,皇家园林以圆明园、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拙政园为代表,可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样,中国古典园林也极大的影响了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这也同样会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在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部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如夹景、借景、障景等都是中国园林的造园精髓,也是我们现代造景的重要理论来源,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更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仔细挖掘,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课程里有很多的思政元素,进而就会找到很多的切入点,将我们的思政课程融入我们的课程体系。
2.4丰富教学方法
思政课程的改革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怎样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之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体验,如翻转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地加网络调研法、课堂讨论法和课下论证法等,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当中。
2.5严格考核机制
丰富的考核理念、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是我们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改变以往单纯的“出勤加作业”这一几近僵化的评价方法,加入思政内容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并且思政内容作为我们专业课结课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考核的内容及过程要全方位、多层次,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太过着重于其中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考核,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
3.结语
景观课程是建立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型学科,首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教学和育人双向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改革目的,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并且不断探索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作者简介:金忠河(1977-),男,汉族;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 钟月,杨光培,余雪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
艺,2023(3):156-157.
[2]王丹.课程思政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大众文艺,2022(5):163-167.
[项目来源:黑龙江大学,2020年度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C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