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实践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综合性课程从而发展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双减政策之下开展农村学校的少先队员活动课程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少先队活动课程缺乏对少先队员主体性的承认,同时少先队活动课上的规范性也需要得到加强。因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少先队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关注点集中到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根据少先队的个性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以及教育学习方法。就目前的教育方式来看,学校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少先队员的活动课程的开展还是存在着比较敷衍的态度。对于少先队活动前期的准备不够严谨和认真,活动课程的开展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因此这就导致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缺乏了一定的特色,无法发挥出对少先队员思想引领作用以及行为方式的规范效果。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导致了活动对于少先队员培养的影响也不够深入,这让少先队活动的深刻内涵得不到足够的体现。
第二,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有效性不够强。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于少先队员活动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也没有对辅导教师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所以相关的负责教师在面对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就会减少对少先队员活动课程教学的投入,从而导致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时效性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挥。辅导员教师经常会照搬传统的活动课程内容和模式,这导致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的单一和古板,无法紧跟时事,无法有效的帮助少先队员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最后,少先队活动课程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由于少先队员活动课程也是一门正式的综合性课程,所以他需要和其他的义务教育课程学科一样,建立制度化更加完备的教育计划。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之下,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十分匮乏。因此,他们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制度,对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展规划不够完备。指导教师也不会充分的重视对少先队的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这导致了少先队活动课程没有得到更加有效地推进,使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深刻内涵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无法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程对于少先队员的精神指引作用以及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开展农村学校少先队员活动课程,首先要以少先队员作为活动主体。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和推进,促进少先队员的三观和能力水平在活动课程过程当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如何稳步地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和探索。
首先就是要明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主题。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相应的结合,比如可以将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深植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当中,可以更加深入的推进中华民族红色基因传承发展,也可以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将优秀的思想文化融入进课堂建设当中,可以使少先队活动课程内涵更加丰富。让少先队员在课程学习当中接受到优秀的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指引,从而培养出具有远大思想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学校可以通过对少先队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和培养少先队员的个人能力以及综合水平。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个人学习特点来设置,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活动课程的过程当中,突出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设置更加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最后就是要建立相应的课程制度,让少先队员的活动课程也紧跟当下的教育改革形势政策。要加强学校对于课程开展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充分的认识到少先队员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为的约束以及人格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