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刘金凤 黄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金凤 黄蕾,. 血小板增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前沿,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摘要: 血小板与人体凝血和免疫系统以及组织修复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也直接参与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增多会给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起到促进作用,使其侵袭能力增强,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为肿瘤血管生成和形成血栓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在抗肿瘤辅助治疗中可以从抗血小板增多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分别从血小板增多和肿瘤预后、血小板增多和肿瘤细胞生长、转移两方面系统论述近几年的有关研究,为临床有关血小板增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肿瘤细胞;生长;转移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肿瘤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过程,而且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有多个因素的参与。肿瘤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多数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循环肿瘤细胞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其会对血小板活化产生刺激,进而转化成为生长因子,导致肿瘤有关成纤维细胞不断被激活,进而接触肿瘤细胞,对肿瘤干细胞起到调控作用,给肿瘤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1]。同时,血小板会携带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物质转移到机体远端。血小板增多会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进而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导致肿瘤发展。因此,给予肿瘤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使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现对血小板增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血小板增多和肿瘤预后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处于异常升高的状态,实体瘤和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增多之间关系密切,现阶段,临床尚未统一血小板计数增加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认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400×109/L。在有关研究中提到,胃癌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与其预后不佳之间有很多关系,并提到肾癌患者血小板增多和肿瘤的大小、TNM分期之前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血小板数量作为肿瘤复发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受到患者血小板数量升高的影响。在卵巢恶性肿瘤确诊方面可以将血小板数量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增加作为指标。另外,血小板和淋巴细胞之前的比例升高能够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进行预测[2]。由此可见,血小板增多能够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进行有效的预测。

2血小板增多和肿瘤细胞生长、转移

2.1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循环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血小板产生刺激作用使其活化,其中的α-颗粒形成促进肿瘤生长因子,其中的TGF-α属于多肽活性物质,其具有强大的功能,引起肿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对细胞系DNA合成产生刺激,给细胞分化、生长和肿瘤生成起到调节作用[3]。由此可见,血小板异常升高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2.2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2.2.1增强侵袭能力

血小板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外渗方面。血小板所分泌的TGF-β有利于肿瘤母体中肿瘤细胞的脱落,导致游离细胞形成,其会释放蛋白水解酶和MMPs,其中前者有利于内皮的收缩,后者能够使血管基底膜结构成分得以降解,对血管和周围环境渗出肿瘤细胞起到推动作用。

血小板活化形成生物活性物质之后,也会增高与肿瘤细胞转移有关的表面蛋白活性,血小板在某些表面蛋白的协同下在肿瘤细胞周围聚集,为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提升肿瘤存活率提供有利条件。虽然肝素能够给P-选择素介导细胞之间黏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肿瘤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滚动得以减少,然而却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给在抗肿瘤协同治疗中应用肝素产生限制。血小板膜上表达数量最多的整联蛋白就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其与血小板上黏附肿瘤细胞和癌栓形成之间有着很大关联,即血小板-肿瘤细胞复合物,其形成之后直接参与肿瘤组织的定位和远处转移,协同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的攻击,有利于肿瘤的转移。肿瘤细胞表面上的某些分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直接附着,给肿瘤细胞的转移起到促进作用。血小板活化后会释放血小板源性微粒,其会使肿瘤细胞侵袭能力进一步增强,其所释放的能够增加介导血管通透性的介质会收缩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血管中循环肿瘤细胞的穿过,导致肿瘤侵袭和转移情况的出现[4]

2.2.2协助逃避免疫系统监视

人体免疫有体液和细胞免疫两种,后者在抗肿瘤中起到主要作用,前者起到协同作用,当患者血液循环中进入肿瘤细胞,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充分发挥免疫细胞的监控能力,将肿瘤细胞杀死。血小板能够在肿瘤细胞外以包被的形式存在,使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转移到肿瘤细胞表面,被自然杀伤细胞识别和接触之后会产生抑制性信号,使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2.2.3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病理特点就是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会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同时坏会递送一些蛋白酶和细胞因子,而这些因子和酶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穿透和扩散。肿瘤新生血管的特征是较薄的血管壁和较高的通透性以及较低的反应性,且迅速增长,肿瘤细胞很容易经血管壁进入到血液当中,进而向远端转移。而肿瘤血管生成和血小板之间关系密切。血小板接触血管中的胶原等血栓前结构,改变血流,致使内皮细胞释放血性血友病因子,使血小板活化,进而释放能够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双向调节因子,进而肿瘤血管的生成共同调节。由此可见,血小板会刺激或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然而广泛认为血小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抑制作用,尤其是在血管生成方面。因此,治疗肿瘤可以从抑制血小板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或者受体角度出发[5]

总而言之,血小板以多种形式给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起到促进作用,使其逃避免疫监视,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且有利于血管生成。基于此,在辅助治疗肿瘤方面可以采取抗血小板手段,即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进行监测,并对肿瘤的预后和复发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克颜,宁召臣.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2,38(08):1006-1014.

[2]三智杰,旦祥.血小板在恶性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20,50(11):62-64.

[3]朱小双,孙轶华.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03):522-525.

[4]董超男,翟文萍,王雪野.血小板介导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04):695-699.

[5]张艳景,王培培,刘经选,郭娜,吕素君.血小板对肿瘤细胞恶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6):4088-40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