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规范管理,将德育交织在一起,充分发挥德育的深层次作用。初中阶段,德育要充分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要全面推进发展。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充分鼓励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笔者将从家校共育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初中德育工作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对文章进行阐述。
1初中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这是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为考试教育在我国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管理班级时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美德教育的意义。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德育也流于形式,往往只是为了适应考试,而不是实践,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德育体系。
1.2德育教育缺乏完整的体系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很多学校没有德育体系,德育不活跃,工作时间有限,德育不积极。随着极端学生的出现,被迫在无法隐藏的环境中进行个性化教育。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 问题对策
2.1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思想渗透
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扮演德优的角色,帮助学生了解德优在实践和学习中的意义,充分利用班会来教授德优。同时,通过播放宣传片、组织课外活动,进一步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形成健康的人格体系和远大的志向。在德育工作时,不仅要强调课程的作用,还要强调德育教育在隐藏课程中的作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教师的联系,全面贯彻教师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德育教育领域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校园群文化建设、班群文化建设和社会活动参与等方面都充分融合,充分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发展。
2.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
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动出击,严格自律,为学生学习做出表率。中学生对老师的可塑性和敏感性很强,现在老师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学习,形成更好的德行和正气。例如,在课堂上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情绪不稳定、不愿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在学校和家里多花时间咨询、联系家长和教育学生。对于积极的学生,我们实际上必须努力对自己严格,鼓励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榜样。
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理论定位
班集体,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改掉个人身上的坏毛病。因此,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究,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目标在日常工作中转化的具体体现。同时,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占有基础地位的家庭教育,更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必须重视的环节。由此,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理论进行探究,是国内教育结构实践期间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以上两方面,就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定位。
4 班主任管理班级存在的问题
4.1教育方法上的冲突
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要按照班级宏观发展的整体态势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把握,因此,工作开展更注重大趋向.上的分析;而家长的家庭教育模式,则主要是围绕单独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由此,家长多认为教师的教育方法缺少针对性,而教师则认为家长的教育方法过于绝对化,两者实践方法上的差异,自然也会导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工作无法协调开展,合作效果更是可想而知了。
4.2教育目标上的失衡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索期间,需要同时从学生的学习水平、道德水平以及个人潜力开发层面进行探讨,而国内60%-70%的学生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多以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目标实践情况。因此,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进行家校合作探索时,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导致家校合作沟通效果较差,教育实践互动结果令人担忧;同时,初中生处于叛逆期阶段,班主任与家长在管理目标上的不一致,也很容易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加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管理难度。
5加强家校共育促进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5.1完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交流
我国当前的家校共育形式单一,仅仅通过家长会促成家校合作,且内容主要是讨论学生成绩,缺少对学生品德纪律、思维发展的探讨。因此,完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交流成了促进家校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此,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当前,各类APP的应用非常广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利用好各种软件,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对促进家校交流十分有益;促进家校互访。家校互访即学校与家庭深入了解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措施,家校互访包括家访与校访两种形式。一方面,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家访方式,让教师深入家庭教育的现场,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立校访日,引导学生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创办家校读物。家校读物在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家校通讯》等,可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双方合作,资源共享。
5.2建立家校共育平台
家校共育平台是班级各类信息发布与交流,学校、班级、学生风采展示与资料共享,学生近期学习动态信息展示,实现教师与家长沟通,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推出的一款系统软件,对家校互动、学生成长具有很大帮助。当前,很多学校已经研发并开始使用这一平台,家长只需要用手机下载软件,并注册登录便可了解学生信息。除了线上APP,家校共育平台还包括了家校合作委员会、新父母学校、新父母俱乐部、萤火虫工作站等线下平台,这些平台一改以往“家长委员会”“父母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的传统,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家校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某学校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家校共育,利用家校共育平台进行德育渗透,打造学校信息化环境下班级文化建设新特色。一方面,将班级建设分成三个模块,即班级样貌、榜样引领、今日分享,通过平台及时将消息传播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一日内的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明确平台运营组织管理,通过分工、运作等流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两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可以看到,发现自己的日常工作很复杂,但只要从事育人这一职业,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有机结合,确保两者相互渗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亲密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得到保障。同时高度重视美德教育,不断积累教育经验,根据时代发展和需求不断完善美德教育工作,充分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必须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恭茂。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46):97-98。
[2]盛恒。浅谈社会参与下的初中历史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1(4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