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新政方略,紧密对接国家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聚焦教学工作的机制与推进策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院校管理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的实践性较差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性差是教学管理最显著的短板,职业教育贯穿于中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职业特色也是中职学校最为显著的特色,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较少,实践性不强。尤其是中职教学管理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少,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教学理论知识无法很好的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高。这导致很多学校在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引导,主观意志较为明显,不利于市场化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
(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导向不清晰
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不足等情况,中职院校应该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因材施教,育人成才。当前,中职院校尚在建设和完善“五业联动”机制进程中,在专业布局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些学校缺乏对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深度调研和快速响应,容易陷入粗放式、样板式教学的误区。此外,中职院校办学同质化、岗位匹配“错位”情况很多,有些专业毕业生已经出现了专业结构性饱和的情况。中职院校应勇于摒弃按照自身意愿和便利办学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及目标导向原则,积极对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行改革创新。
(三)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如今中职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教学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本质需求以及引进了大量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未能及时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教学需求,也未能及时跟进教学新的变化,从而致使中职学校管理者未能从本质上抓住教学管理的重点和要点,从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错力,找错方向,致使教学管理效率十分低下,教学管理的进度被拉慢。而大量的引进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导致由于青年教师自身有限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以及面对生源质量不一的学生,该群体中职院校中的发展前景渺茫,导致其自身的创新教学潜力未能有效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激发。
二、中职管理教学的策略
(一)形成以市场为驱动的新模式
新时期,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涉及就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定向培训等多方面内容。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学校需要以市场为驱动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与政府、企业以及市场的充分联系,在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当前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中职院校可以以行业以及具体岗位为导向,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实现对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市场为驱动,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建立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不断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素养培训。强化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学校内成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针对市场岗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定各个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并按照统一的教学要求,归纳、总结出学生培养所需要的能力,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将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中职要想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组织进行合理构建并做好完善工作,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能有序发展,将各部门作用发挥出来,让各工序能有效连接。首先,领导人员需要集中学校各方力量,让其形成相辅相成的局面,为教学机构有序开展提供保证,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力度,让教师从不同方面对学校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可以充分掌握,将其教学体系进行完善,还能构建出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让各项教学计划能全面落实,将教师的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综合实力提升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优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协调各部门人员,成立教学管理小组,从而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全面挖掘并制定解决措施,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就业提供保证。此外,领导人员还需要对教师各项教学活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其规章制度能得到全方位落实,约束教师行为,让教师能以职业角度为背景,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中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全新思路,让教师能稳定教学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范围,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目标。
(三)采取有效激励和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中职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实际的管理内容,还要有效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结合有效的理论指导,落实中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确保建立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实际工作,真正促进教师的工作发挥效能、落到实处。在中职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促进作用,结合有效的激励和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中职教师必须采用激励和赏识的方式管理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赏识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给予客观且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不断提高工作的细致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大幅提升。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随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突出的表现设立班级光荣榜,设立各种学习、实践技能标兵,激励学生不断地向榜样看齐;同时还要结合先进人物表彰等活动,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认可和激励;要建立班级积分制度,给予学生阶段性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一切措施都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荣誉感,成为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内部驱动力。
总结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结合班级的实际状况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对于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孙亚丽. 中职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951-953.DOI:10.26914/c.cnkihy.2020.040958.
[2] 梁玲梓.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级学生管理有效途径研究[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258-1260.DOI:10.26914/c.cnkihy.2020.041081.
[3] 陈武明,平琳.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中职班级管理[C]//.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171-1173.DOI:10.26914/c.cnkihy.2020.041050.
[4] 崔开济. “目标驱动式管理”模式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21-25.DOI:10.26914/c.cnkihy.2020.0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