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英语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外,更有义务成为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公民。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适应职业发展而学习,因此思政教育与英语课程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引领中职英语教学新方向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单一缺乏活力,过分注重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并不能从课堂中学到能够影响自己价值观的东西。而有了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热点问题等分析西方的意识形态,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产生更深远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教育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素养
中职英语在中职课程中占据的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它体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英语课程思政式的教学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通过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 强化“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广大英语教师要关心时事政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时事政治和社会经济的最新动态。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积累广博的知识,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中职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育人为先、以德为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中职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的思政主题,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中职新国规英语教材不仅包含了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也为德育渗透和思想浸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素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二(修订版)第六单元Craftsmanship(技艺)为例,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故事"庖丁解牛"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工匠,通过阅读Group Work部分,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匠楷模故事及成功原因;通过学习Culture Understanding(文化理解),学生可了解德国、日本、中国等不同国家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从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在今后具备优秀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不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英语教师从单元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职业英语技能、语言学习策略等方面挖掘、整合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自然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达成思政目标。
教材是系统化的课程内容,教师在使用时既要遵循育人这条主线,又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与补充,实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教师可围绕新时代生动鲜活的伟大实践,将建党精神、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动中职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思政效果
在英语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自我革新,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展现思政魅力,提升思政效果。教师应善于创新课堂形式,灵活地组织课堂,运用互动课堂、翻转课堂、生命课堂等形式,让学习内容更加的直观、立体,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让青少年能在鲜活、生动、有趣的思政教学中收获精神的成长。比如在教授U nit 8 Green Earth时,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拍摄一段关于环保的小视频。视频内容应包括uncivilized behavior that destroys the environment on campus、the consequences of damaging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学生观察和拍摄校园内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列出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和措施,然后借助所学单词、句型和英语词典,为视频配上英语解说及字幕,将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课中各小组展示拍摄的视频,教师请代表上台对视频进行陈述,小组成员回答教师和其他组学生的提问,最后师生共同对该组的作品和课堂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新媒体手段的使用能提高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也可督促学生保持校园卫生,培养环保意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浸润熏陶、启发引导等柔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检验思政效果
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唯数量化的评价导向限制了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校要突显职教特点,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作用体现在评价中。中职英语课程的评价目标应同时包含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及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就评价维度而言,教师应将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评价形式上,教师要探索开放性试题、非标准化答案等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客观记录、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在评价主体方面,除了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评价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应得到重视,学生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对自己和同伴在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估,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综上所述,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思政教育的重任应该由各科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中职英语教师需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中职英语教师需从自身的思政素养、课程教学内容与活动、思政教育平台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以促进英语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政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雪军.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3(44):139-141.
[2]周帝稳.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亚太教育,2023(9):126-128.
[3]郭玉霞.中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教师博览,2022(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