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带动各个行业不断发展。报告首次肯定了“互联网+”的作用,并从国家发展层面分析“互联网+”的影响,预测“互联网+”成为未来一大发展趋势。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在学校教育中,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开始向着“互联网+”方向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一直强调居家隔离、学生上网课等疫情防控举措。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互联网+”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新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过程管理的信息收集。探索“互联网+”视域下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应用优势,利用微信、钉钉、QQ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疫情防控以及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最终探索新模式解决现有问题。
1.“互联网+”视域下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新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伴随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推进高校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新模式探索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效率。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烦琐,且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伴随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和教师数量逐年递增,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难度也不断加大。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突破原本教学管理模式的诸多局限性,实现了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整合资料、处理问题,切实增强了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其次,有助于规范教学工作。众所周知,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内容十分繁杂,服务对象范畴相对较广,其中不仅包含高校师生,同时也涵盖软硬件设备、教学内外部环境,对比传统教学管理工作而言,通过推动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水平。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下,能够实现管理内容的内在联系划分,继而确立符合师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有助于提升高校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
2.“互联网+”视域下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现状
2.1 软件系统应用存在风险
软件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大部分高校主要运用的软件系统,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高校从软件公司直接引进的教学系统,或者是教学过程管理相关的软件。第二种则是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由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两种系统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均存在风险隐患问题。
2.1 缺少系统安全管理手段
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推进“互联网+”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模式探究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信息互动和共享,但数据信息被窃取、篡改的风险隐患问题也会随之增加,特别是高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档案信息,其中涉及较多的隐私性内容。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系统,虽然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但对于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视度却不足,特别是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并未引进先进的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来保障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
2.3 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当前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足,特别是信息化素养,以及运用各类大数据、网络技术的能力较差,难以发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且学校方面对于管理队伍建设投入和重视度不足,并未引进高质量管理人才,现有教学管理工作者难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 有机结合。第二,教师的作用发挥不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互联网+”视域下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
3.1提高认识,树立“互联网+”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思维
在疫情防控下,网络是开展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能够打破时间、空间对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实施工作的目的。研究发现,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结合疫情防控背景形成了“互联网+”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新模式,但是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管理问题研究可以发现,还有部分二级管理单位对“互联网+”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未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教学过程管理思维。
3.2培养人才,加强“互联网+”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队伍建设
“互联网+”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在研究中发现, 部分教职人员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络技术及操作能力;部分教职人员操作水平比较高,但是缺乏对应的线上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在开展“互联网+”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队伍水平。 首先,高校需要选拔综合能力强的教职工作人员。高校可以对教职工能力进行分析,从网络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优先选择一批高质量教职工负责此项工作。 其次,高校还需要对参与此项工作的教职工进行培训,通过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进行培训,提高教职工的网络水平,为“互联网+”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高校可以从学生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成为学生助管融入队伍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确保学生在研究方向正确前进的基础上,身心也能健康发展。
3.3搭建平台,丰富“互联网+”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方式
在传统方式下,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要求,而“互联网+”为疫情背景下的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高校在开展工作时,可以结合疫情防控背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智慧教学管理工作平台,丰富管理方式。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平台加大信息管理力度。教职工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疫情最近动态、疫情防控对策等相关内容,加强师生对疫情工作的了解。其次,高校还可以利用平台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将时下最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融入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中,从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总结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各大高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信息服务范畴,实现了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二级管理单位的教学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它是学校其中的附属,但是自身也具备独特的特点,因此对于在“互联网+”视域下二级管理单位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探索一定要充分重视起来,针对二级管理单位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科学性、有效性的解决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楠.新媒体时代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9( 30) : 132-133.
[2]刘婷.“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