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大豆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更要高度关注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以此确保大豆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在种植效益和产量等方面得到根本上的提升。据此,有必要对于大豆的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内容进行探究。
1 大豆的种植技术要点
1.1 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处理大豆种子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质量的大豆品种。在选种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种植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特点以及气温条件等等相关因素,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确保大豆品种的高产性和病虫害防控能力等等一系列内容,优先选择具有高产优质以及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豆种,为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针对大豆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在大豆种植之前,首先要针对大豆的病种和残种进行有效剔除,从根本上确保饱满健康的种子能够被留下来,以此进行播种。同时要为其提供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对其进行晾晒两天左右,同时做好包衣处理工作,以此从根本上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几率,使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升。
1.2 整地与施肥
在播种之前,首先要注重做好种植区域的地块深翻保墒工作。这一期间,如遇到该地块墒情较差,就要根据墒情的具体状况实施灌溉补墒。与此同时,在整地过程中用足底肥,并以有机肥为主,保证有更为充分的养料,为其良好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基础。
1.3 适时播种
在大豆进行播种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播种时间,如延后会缩短大豆的生长期,最终影响到大豆产量和质量。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通常情况下首先要应用5%的辛硫磷颗粒,以每公顷1公斤的比例翻耕到土壤之中,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避免或者降低蝼蛄以及蛴螬的危害。同时在播种的过程中也要控制好大豆的种植密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土壤的肥力和大豆品种情况来明确相对应的密度,大多数时候,每公顷种植10万~15万株,种植深度控制在3~5厘米。除此之外,要用免耕机种植大豆,以此使其种植质量和效率得以大限度提升,降低大豆种植成本和劳动量,使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显著的提升。免耕机种植过程中可以有效采取宽窄行种植模式,对宽行行距进行有效控制,维持在50厘米左右,窄行行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
1.4 做好除草工作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杂草,而这种杂草会和大豆争夺养分、水分等等,同时还可能导致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对大豆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对其进行种植养护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田间杂草的清除工作,以此为大豆有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必要的保障。可以在大豆播种之后,到出苗的这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喷洒乙草胺,以此使杂草的生长受到极大的抑制。大豆出苗之后,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应用除草剂来喷洒,使除草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可以有效应用喷洒苯达松药剂,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清除苍耳等多种阔叶杂草。
1.5 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
在大豆的体验间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是核心内容,更是关键措施。在大豆的幼苗期,不要忽视其补苗、间苗与定苗,此项工作做好以保证大豆的出苗率和壮苗率。在大豆分枝期,及时追肥,为大豆生长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有效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大豆鼓粒成熟期,肥水管理一定要跟上,最终保证大豆稳产和高产。
2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加大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以确保大豆生产不因为病虫害的问题而减产或影响到品质。目前,大豆主要病虫害可分为以下几种:例如大豆灰斑病、根腐病、霜霉病、褐纹病以及大豆食心虫、蛤喇、蚜虫、卷叶螟等等。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预防第一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具体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防治技术
这种防治技术是首要选择,要从源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品种,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效适应,以此使其得到更加理想的生长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另外,在大豆种植上一定要注意规避重、迎茬的问题,注重加强轮作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有就是认真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各种杂草等,以防止病害蔓延扩散,使得病虫害的加重而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2 化学防治技术
应用该技术的时候,首先要在播种之前做好种子的包衣处理工作,用化学药剂来消除相关病虫害因素。使用化学药剂时要认真遵照说明书的使用要求,合理规范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作物的损害与周围环境的主害。例如:防治大豆霜霉病,可选择施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喷洒防治。对大豆蚜虫,可喷洒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10%溴氰菊酯乳油15~2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这样能够更有效的防治大豆蚜虫。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当前我国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使市场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得到充分的满足,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相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充分落实各项技术要点,确保大豆能够体现出更加高质量的性能和作用,以此使其综合种植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为大豆种植户的收入增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范爱国.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9):44-46.
[2]魏林楠.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27:31-32.
[3]梁铱.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5:49-50.
[4]陈瑞.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