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 LLM)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通常由深度神经网络构建,包含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处理文本数据,还能够处理图像、声音等多模态数据,实现跨语言学习,并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影响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尤其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正在塑造外语教育的新范式和新形态。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本文将结合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大语言模型赋能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与优势,期望为数智赋能大学英语课程的变革提供参考。
二、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大语言模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率低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正在深刻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推动着教育的变革。然而,在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这类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用率不高且缺乏系统性。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大语言模型在教学活动中的革命性作用,并开始学习如何将其有效地整合进课堂,但整体上,这一进程仍然较为缓慢。由于缺乏足够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教师们大多依赖自发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形成团队协作的机制。尽管“数智赋能”和“智慧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在民办高校的英语课程中,尚未形成足够的改革动力和紧迫感。
(2)学生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自主性低,教学活动交互性不足
当今高校的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室—老师—书本”的模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偏好简短的文案和短视频等碎片化的学习内容。然而,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仍然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来提升自己。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导致课堂上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虽然一些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已经尝试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但这些形式仍显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仍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高阶思维能力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缺失,教学内容层次性不强的问题
高阶思维( higher-order thinking) 是 21 世纪学习者学习和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基础。然而,许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早期教育中习惯于记忆性学习,面对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任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并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使得他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体现。高阶思维能力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三、大语言模型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场景
(1)真实的语言实践与个性化学习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和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有限,教师也难以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大语言模型可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需求,通过与大语言模型对话,得到及时的解答和专业指导,从而获得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发展。大语言模型还能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对话内容,判断其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推荐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知识巩固。此外,面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班级,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丰富学习资源和工具
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生成能力,能够辅助教师完成课程准备的各个环节,如创建和优化课程大纲、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转化为故事或歌曲,围绕重点词汇设计选择题,甚至为单词和课文段落制作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样,趣味十足,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大语言模型不仅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师的教学伙伴。另外,在作业和写作方面,大语言模型可以给学生关于语法、修辞和逻辑的反馈和建议。既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又有助学生检查语言错误、优化语句结构,并提供扩展性的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3)提供培养高阶思维的条件
大语言模型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且内容丰富的解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单词学习和课文翻译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总体结构以及用词的情感倾向等深层次特征。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结论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答案进行对比和评估,从而锻炼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强化了学生的分析与批判思维,还培养了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大语言模型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提质增效
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可增加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补充现实生活中的对话练习,有助于学练相结合,提升学习的目标感,实现学以致用;促进教学资料与活动的多样化,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促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预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下在使用大语言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理解、辨识和优化,达到顺畅的“人机协同”。课上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思考解决语言学习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是一项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持续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数智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