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作为儿童与外界接触和沟通的桥梁,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动作发展。
一、以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基础
动作康复与教育必须符合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等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具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而且不同动作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同一动作技能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也是不平衡的。另外,智力障碍学生动作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教育者应为每位学生制订符合其现状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儿童的动作发展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有系统、有秩序的前进,且发展的速度并不一致。据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动作康复训练目标应先以发展其基本动作能力为首要目标,循序渐进。主要包括智力障碍学生基本动作康复训练应遵循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阶段、低水平动作到高水平动作阶段的动作发展规律。平衡动作、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训练则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宽到窄、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的动作发展规律。同时,研究表明遵循感知觉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获得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缓慢,感知世界的信息少、感知的速度缓慢、感知不够精确、颜色视觉发展缓慢、形状知觉发展缓慢、缺乏感知的积极性、知觉的恒常性比较差。因此在动作康复训练中应遵循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等感知觉的一般规律,提高智力障碍学生对动作的感知效果。这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动作时,音量要适当提高,教学材料准备要清晰,保持一定的强度,使智力障碍学生能够清楚地感知动作技能要求;增加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突出重点和关键,帮助学生放大需要感知的重点动作;最后,还应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动态的幻灯片放映、录像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动作技能更容易被感知。
二、以激发学生的康复训练动机为前提
动机是激发、引导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行为的内部过程。动机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激发学生的动机是提高动作康复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动机的养成对智力障碍学生动作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动作康复训练教师来说掌握动作发展专业知识与康复技能是最基础的要求,但做一名合格的动作康复训练教师仅仅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发智力障碍学生的参与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他们实现动作技能的掌握,教师应该做一名“有意识”的动作康复训练教师。有目的的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需求来规划设计动作康复训练教学活动。第一,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材料、作业来保证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对运动的热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等等。同时应综合采用不同的动作教学策略,如观察法、示范法、模仿法、任务分解法,观察反思这些策略的应用效果,不断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教师要善于应用教育研究的成果。教师应时刻关注动作康复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了解最新思想,将证明有效的动作康复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将教学与科研将结合,对智力障碍儿童动作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第三,教师应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时刻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效。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动作表现来修正自己的教学决策,不断对自己进行提问:制定的每一个导入环节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把握住了学生的每一个训练动机?能否保证所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应用?等等。
三、以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为要义
教育与康复手段相结合是智力障碍学生动作康复训练的要义。既要重视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动作康复课程训练的需求,也要认识到康复教学渗透在常规教育中的重要性。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动作能力康复训练课程已成为智力障碍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学生的动作能力能够在康复训练中得以改善,但正如陈莉、郑钦等人所说单纯的康复训练课程绝不是动作康复的最佳选择。要将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社区以及其他各科的常规教学中,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学生动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教育与康复的成效泛化到更多的情景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只会在康复训练教室中完成特定训练任务的弊端。与此同时,教康理念的真正落实给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意味着除了康复训练教师需要掌握动作康复理论知识和技能,普通学科特殊教育教师也需要掌握动作康复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明确培训目标、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深对教康结合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让全体特殊教育教师更加系统地了解教育与康复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康结合理念真正落实到智力障碍学生动作能力的教育康复中。
四、结语
动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动作能力的改善关乎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通过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持续激发学生的康复训练动机,采用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手段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动作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动作发展,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而促进其认知、情绪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颖,蔡国良,蔡国梁,等.基于人类动作发展视角的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研究进展[J].四川体育科学,2019(2):37-52.
[2](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吕红梅,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