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育策略
和振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和振勇,. 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育策略[J]. 中国教育探索,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摘要: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段,在历史教学中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现代教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国情怀的视角来解读历史,从而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内心深处根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受到历史人物精神的熏陶,能形成担当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学会正确分析历史问题,挖掘历史事件里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探索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材里面有很多人文情怀的内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展开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背景下,解析家国情怀的内涵,积极探索多维度渗透教育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创新历史教学活动,探索多元化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科学的家国情怀教育。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面镜子。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习历史不仅能让学生更多了解自己历史文化,了解家乡和国家的发展历程、社会变迁和重大事件,让学生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自己民族归属感。教师通过教授历史,学生了解很多先辈的故事,了解他们为自己国家和家乡做出的贡献,熟知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在情感上的自豪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便于学生在日后的成长当中拥有坚定的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自己家乡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在教材中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分析历史教材里人文情感,探析教材内家国情怀的内容,引导初中生进入历史场景当中,在这个历史场景中学生要能感受到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与家国相符。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位学生,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学会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会认识到自身价值,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初中历史教材是学习历史的载体,历史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针对历史素材拓展内容,结合发生历史事件那个时代的背景,挖掘家国情怀的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比如,在教“丝绸之路”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从这篇课文中挖掘家国情怀的内容,张骞在出使西域的整个过程,无畏生死、宁死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在历经多年艰难的完成使命,通过历史教师讲解这段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难、敢于冒险的精神。丝绸之路将中国与西方连接起来,双方的经济文化通过这个桥梁进行交流,有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这个历史故事,提升了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

(二)提升学生情感共鸣

历史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历史事件,体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初中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人物的生平经历中,体验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比如坚毅的品格、聪慧的头脑、奋斗的精神等,从而在情感上与这些英雄人物建立情感共鸣,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和尊重。通过讲述历史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爱国志士的牺牲精神,可以引起学生的敬佩和感慨,使他们更加珍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通过展示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将历史事件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学生在情感上与国家历史产生共鸣后,会更加主动关注并珍惜国家文化传统,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学习伟大的国家领袖和模范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国家的领袖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非常重要。通过学习优秀领袖和模范人物,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杰出人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努力,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榜样。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授历史课程,利用多媒体展示以及组织实地考察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国家的领袖和模范人物。这些人物可以包括国家的开国领袖、革命先烈、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科技、文化及艺术方面的杰出人物等。历史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杰出人物的英勇事迹,了解他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激发出学生们对这些杰出人物的敬佩之心,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在了解到国家领袖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们从中吸取积极向上的行为和品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杰出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特征,如坚定的意志、勤勉奋发、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等。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并理解这些品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塑造自己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责任。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成就和挑战等话题,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价值观,肩负起爱护国家的职责。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社区当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志愿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到社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深切体会到学生自己的重要作用,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通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共同写作,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能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家乡。此过程中,要提供多元化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充分展现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林雅宽.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02):185-185.

[2]余秋妹.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155-1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