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目标能顺利达成的重要保障。通过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可以有效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筑企业要总结和吸收每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借鉴国内外优秀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
1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通常规模庞大,流程复杂,其施工现场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和施工人员缺乏对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一味凭借自身的经验开展施工和管理工作,容易做出与管理制度内容相违背的行为。在场地、材料、设备管理方面,“脏、乱、差”是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环境给人们留下的负面印象。施工材料和施工器具设备随意堆放一直是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常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胡乱堆放的施工物件会占据施工现场空间,阻碍施工操作,同时相关施工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杂乱的环境中找到所需的施工材料和器材设备,这显然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而施工场地垃圾遍布会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施工形象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甚至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安全管理方面,尽管安全一直是建筑企业所强调的施工原则,但该原则有时候会与施工效率相冲突,部分缺乏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为了追求施工效率和工程效益时常做出危险施工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1.1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思想提前。只有所有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恪尽职守,自觉遵守相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具体措施如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两大主体分别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工作人员职责的不同,对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形式大相径庭。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力军,包括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针对管理人员,建筑企业应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充实管理队伍,优化管理团队人员数量和质量配置,安排具备优秀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向基层管理人员传授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而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整个施工人员群体的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需要严加管理的对象。建筑企业应面向全体施工人员开展教育工作,为所有施工人员打一剂预防针,使施工人员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能严格遵循施工现场相关管理规范进行作业。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充分掌握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和流程,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水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1.2完善场地、材料、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能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施工管理指导。为此,建筑企业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细化施工现场管理内容,将所有影响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因素都纳入制度管理范围内,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场地管理方面,施工场地管理可以分为物件整理和垃圾清理两个方面。针对物件整理,建筑企业要根据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器材等物件类别的不同划分固定的存放区域,将施工场地的所有物件分门别类地放置到指定位置,从而达到合理规划场地空间的目的。每次施工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将取出的物件重新放回到对应类别的区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后续调用。针对垃圾清理,建筑企业应建立施工场地清理责任制,将施工场地划分成各个责任区域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身上,要求区域负责人于每次施工完成后执行清理任务,一旦发现某片区域存在垃圾堆放问题,可以直接追查到相应负责人头上,从而确保各个区域负责人都能履行自身的清理职责,保持场地整洁。在材料和设备管理方面,材料和设备管理与场地管理中的物件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分类管理和整齐摆放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建筑企业应按照“常用近放,少用远置”原则划分不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存放区域,将各类施工材料和器材设备定点、定量摆放整齐,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待到施工人员领取材料和设备时,管理人员应要求领取人填写姓名、领取物件的编号、种类、用途等信息,并将领取记录进行归档处理。同理,当领取人归还物件后,管理人员需清点消耗掉的施工材料和检查归还的器材设备,如若发现丢失和损坏问题要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补充消耗掉的施工材料和器材设备,避免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
1.3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第一”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的首要原则。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指的是安全事故的处理,还包括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排查、安全事故的预防。因此建筑企业应建立成熟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将安全管理融入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组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施工状况进行审查,识别施工现场各个角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将安全隐患汇总后上报给上级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反馈结果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前去督导整改,消除潜在的施工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此外,为了达到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效果,建筑企业应评估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的危险系数,并针对安全事故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对应的安全事故,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做到及时补救。
1.4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以基于BIM与视频监控的施工现场可视化管理为例,建筑企业可以直接将监控前端设备安装到整个施工现场,借助远程监控技术将施工现场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监控人员将视频监控的内容与BIM建立起的3D效果模型进行比对,可以快速锁定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是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举措,对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现代化、精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理念,严格遵循“安全第一”这一首要施工原则,落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场地、材料、设备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针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管理培训,强化他们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每一条管理制度条例都能发挥自身的效用,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奖惩机制,引导和约束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同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全天候实时监管,从而稳步推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雪勇,刘小丽.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