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教育体系中,数学学习是增强学生能力、融入社会的关键途径。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重视度的提升,提升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时代呼唤。特殊教育教师应紧扣学生需求,以提升其社会生活能力为核心,科学规划教学方案。本文基于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推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育稳步前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其他学科中都非常重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理能力。尤其市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可能有学习障碍或者认知障碍,通过系统地学习数学,他们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算术能力、几何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字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同时,数学学习的成功经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会面临各种困难,包括学习困难和社交困难。通过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他们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并且在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中也会受益。
二、优化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多媒体设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的图形、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特别是这些特殊教育学生,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能增强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特殊教育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已有的思维能力有准确的定位,因材施教,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日益完善,这为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客观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纸面上的教学内容动态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难以亲身参与到生活当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帮助特殊学生逐步适应社会,发挥自身的价值。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普通小学生而言学习都存在困难,对特殊教育学生而言更会如此。如果采用灌输法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需要,同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仅以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特殊教育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的信心,甚至他们出现自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发展。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多地加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方便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在进行“买东西”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如果让学生通过记忆去背“找零”等相关数学概念,效果反而不好,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一个“在超市帮妈妈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买东西时要做的各种事情,明白每一个过程的意义,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知识。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对学生尽快了解数学信息、快速建立正确的思维有极大的帮助。对特殊教育学生而言,在智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能充分了解数学题目信息,降低分析与思考的难度,从而帮助自己快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智力障碍学生也有独立的思维,通过观察能获得对数学题目的认识,能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相关内容时,智力障碍学生难以理解数学上的“可能性”,其实数学的“可能性”与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是相关联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认识的“可能性”开始,从生活中寻找哪里会用到“可能”一词,这里就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的生活观察。例如,有的学生说他看到有人去了商场,那么他就有可能是去买衣服;有的人在路上走得很急,那么他有可能有紧急的事等,以此先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的相关意义,然后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利用“摸不同颜色的球”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面对智力障碍学生我们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观察过程,每当教师从箱子中拿出一个颜色的球,学生就能通过观察得出简单的结论,随着拿出球的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生也能观察到箱子里哪种颜色的球放得多,拿出来的球是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就更大,以此来逐步理解“可能性”的意义。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球这一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观察奠定了基础,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三)增强课堂互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精髓在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与互动的学习环境,其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无疑是这一环境的基石。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思维要求高的学科,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此外,课堂互动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碰撞思维,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良好的师生互动是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增强课堂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学生则能够在互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这部分学生先天存在智力障碍,理解数学知识存在困难。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研究新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结合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月月.特殊教育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实施建议[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02):14-16.
[2]王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8):126-127.
[3]曹红玉.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2,(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