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有中国风·剧有中国魂——童话剧校本课程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
钟伍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钟伍英,. 戏有中国风·剧有中国魂——童话剧校本课程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99.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童话剧校本课程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从而赋予其“中国风”与“中国魂”。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与运用,以及童话剧校本课程的创新设计,期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艺术表现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 童话剧;校本课程;中国文化;中国风;中国魂
DOI:10.12721/ccn.2024.157099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童话剧作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一直致力于童话剧校本课程的推行,也尝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从而建立起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因此,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童话剧校本课程,使之既有“中国风”,又蕴含“中国魂”,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中国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童话剧中的体现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内涵确实极为丰富,涵盖了多个层面和维度,其中诗词歌赋、书画音乐、戏曲舞蹈、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不仅各自独特,而且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童话方面,中国文化同样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经典童话,如《九色鹿》、《舒克和贝塔》、《小布头奇遇记》、《大林和小林》等,都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这些童话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教育性,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此外,中国的水墨动画也是一大亮点。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骄傲的黑公鸡》、《孤独的小猪》等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和动画技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水墨画的世界中。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童话剧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因此,在童话剧校本课程中深入挖掘这些中国文化的元素和资源,让中国经典童话“活”在舞台,活在孩子们心中。这些都是成为我们在童话剧校本课程中需要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童话剧的演出和创作,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在童话剧中的体现

在童话剧校本课程中,我们通过改编、续编传统故事、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参考《小鲤鱼跃龙门》创作出《追梦的鱼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创编出的童话剧《爱美的蛤蟆》、《宝葫芦的秘密》创编出《鲜花山谷》,经典民间故事作为童话剧的蓝本,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借鉴京剧、粤剧、皮影戏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表演手法,为童话剧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

1.在剧情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故事元素和道德观念。例如,以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来传递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不仅丰富了童话剧的内涵,也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2.在角色塑造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作品角色形象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如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怪,或是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等。我们创作的《百果宴》中的“二郎神”,《百花园》中的“风神”“雷神”,这些角色形象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3.在舞美设计、音乐、服装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例如,作品《劳动最光荣中》结合中国的劳动号子,《追梦的鱼儿》中国风的鲤鱼服饰等,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服饰等元素来营造舞台氛围。

中国文化在童话剧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童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三、童话剧校本课程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一)融核心价值观与“八德”为主题,展现中国魂

童话剧的“魂”承载着整个剧目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把“八德”的忠、信、敬、刚、柔、和、固、贞。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我校童话剧融中国“八德”作为主题,剧就注入了深厚的中国魂。不仅能让孩子们在观剧的过程中接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全员参与、个个有戏的童话剧活动,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能够将“八德”主题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孩子们。通过每周一期的“童梦大舞台”,孩子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到重要的道德观念。如:作品《爱美的小斑马》,以一只因为爱美而改变自己独特黑斑纹的小斑马为主角,生动展示了盲目追求外表美而忽视内在价值的后果。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珍惜自己的独特性,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同时也提醒他们关注内在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南瓜房子》则讲述了一个拥有大南瓜房子的小猪,因怕弄脏而不愿让朋友进来,最终导致孤独的故事。故事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只有敞开心扉,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和温暖;而《星光影城》中鹦鹉的角色,则通过它在电影院大吵大闹、影响他人的行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保持安静。

这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形象鲜明的角色,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角色中体验,在合作中创造,从而实现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展现中国风

在童话剧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皮影、光影、地方非遗文化等,可以使表演形式更丰富,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角色形象更加鲜明。例如,在音乐童话剧《乌鸦与狐狸》中,引入顺德的本土非遗文化“龙舟说唱”和中国皮影戏元素,不仅丰富了剧情,还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劳动最光荣》中融入劳动号子和中国藏族踢踏舞韵律,则进一步突出了劳动的主题,并展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入童话剧表演中,这些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手法和视觉效果,能够为童话剧增添浓厚的中国风情。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民间文化,丰富童话剧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和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童话剧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元素来丰富剧本内容。例如,在春节期间演出以“年”为主题的童话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在端午节期间演出与龙舟赛、吃粽子等习俗相关的童话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结论与展望

童话剧校本课程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这种融合不仅能够让童话剧具有“中国风”和“中国魂”,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童话剧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式,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少年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更好地滋养童心。

参考文献:

[1]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

[2]  方先义.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M] .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3]  唐婧琦.儿童戏剧教育与小学生发展—一种国际视角. [D]华东师范 大学:20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