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2022版)》倡导学生以数学视角洞察世界,数学思维解析现实,数学语言描绘万物,凸显数学教学需平衡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深耕数学理论,更要紧密关联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主体性,使他们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精髓,强化应用意识。因此,教学应聚焦于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共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深挖教材内容,推进协同育人
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要能用好教材,深挖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通过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体现数学育人的科学性,并通过劳动教育的落实,助力学生探索数学设计的原理、公式和规律。在达成数学育人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实践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这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数学实践性问题,在这部分知识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进位、退位、借位,谁比谁多,谁比谁少?A分给B3个后两人相同,A和B原来相差多少等这类问题有效实践。通过生活中的给花浇水,植树,还有书籍搬运时谁搬得多,谁搬得少,都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直观感知和有效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讲故事,将数学与劳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稳步提升,同时形成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积极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加强数学文化渗透,感悟劳动文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育人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还要面向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重视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融合劳动情景、生活情景、探索情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效运用。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发展的过程与人类劳动探索的过程密不可分。像祖冲之发现圆周率,勾股定理的得出等,都与劳动实践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观念,建立对数学的直观化认知,并让学生了解数学中蕴含的丰富元素,与美育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
以《1~20这几个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引入数学文化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很多年前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因分配食物的需要,研究了用手脚来进行计数。后来,人们又探索出用石子、大豆、谷物等来计数,再到后来的石刻计数、结绳计数,还有在兽骨上刻符号以及珠算,再到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这些都是人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数学知识和文化奥秘。将这类知识通过趣味故事的方式呈现,可以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明确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再如,教学《图形运动》时,可以融入数学和艺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劳动人们在剪纸中设计的美丽图案,应用到对称的知识。此外,古代劳动人民在剪纸创作时融入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他们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发现的重要元素,并用图案的方式来有效呈现。通过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感悟数学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并让学生领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内涵,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
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阶段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需要针对性提高学生劳动观念,丰富学生劳动认知。所以在劳动教学开展中,要体现实践性强的特色,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将书面内容搬入实践操作,立足现实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劳动过程实现学以致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体现数学学科育人的魅力。
以《表内乘法》为例,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加法部分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在摆小棒、数小棒、移动拼凑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乘法表中的意义,学会乘法计算的方法。再如,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量一量花坛的面积,实地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和宽。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理解面积求解的方式,并能够理解为一个花坛做栅栏需要用多少材料这类问题的求法,将周长与面积有效区分。还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内部的长、宽、高,让学生对底面、侧面、窗户面积如何去除直观理解,这样在解答一些教室内部需要重新粉刷计算面积,求解需要用多少油漆或多少费用这类问题时,学生才能对先算、再算产生步骤意识。
四、重视延伸拓展,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育与劳动教学的融合,既要立足校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要重视延伸拓展,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家庭实践有效结合,以直观趣味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参与观,这样才能提升融合育人的成效。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家庭生活,尝试自制学具,在学具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圆规、直尺、剪刀、量角器等工具,并以精彩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自选材料,有效设计独立制作完成。在学具使用和劳动体验中,让学生对立方体的线、面、棱有效理解,并学会对一些长度、角度、周长、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再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家庭作业,将数学与劳动紧密融合,首先让学生开展美食大调查,让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一日三餐饮食喜好有效调查,形成相应的数据统计表格,算出各类食物占比,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采购所需食材,有效参与商品的价格、一些重量的计算、性价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让学生学会量入为出,完善自己的购买方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食品包装袋上的一些营养成分开展研究,结合营养成分占比,学会选择绿色健康食物,避免吃高糖高热量食物。学生采购完成后,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动手制作美食,进行烹饪实践。这是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性尝试,也能让学生在今后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优质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以新课标为指引,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体现核心素养育人要求,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主体实践、趣味探索。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同时,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广泛接受,进而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