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往的英语教学多侧重于西方文化的介绍,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逐渐受到重视。中国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其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能够让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入中国故事,探索合适的教学路径。
一、中国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一)语言学习与情境理解的促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中国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情境,使抽象的英语知识具象化。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语言场景,有利于学生理解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二)文化传承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中国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其融入英语教学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课堂上讲述中国故事,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中国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路径
(一)故事导入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导入
在开始讲述中国故事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以人教版 PEP 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狐假虎威》的动画视频片段,视频中生动的狐狸和老虎形象以及它们的对话,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提问:“What animals can you see?”引导学生回答“fox and tiger”,然后教师接着问:“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m? Do you want to know?”从而自然地引出故事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从教材单元主题延伸到中国故事中,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从学生已知经验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入手,建立与中国故事的联系。在人教版 PEP 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开始提问:“When do you usually have breakfast?”等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然后教师说:“In Chinese culture, there is also a story related to time.”接着引出《守株待兔》的故事,讲述农夫在某个时间偶然捡到兔子后,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的情节。这样,将教材中的时间概念与故事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新的故事。
(二)故事呈现与讲解
1. 利用教材情境呈现
以人教版 PEP 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餐厅情境。假设餐厅里有不同国家的客人,其中包括中国客人。中国客人要给大家讲一个中国故事,就是《画饼充饥》。教师可以这样开始:“In this restaurant, there are many guests. A Chinese guest wants to share a story with us. It's about 'Drawing a cake to satisfy hunger'.”在讲述故事过程中,结合教材中关于食物和询问喜好的词汇和句型,如“cake”“hungry”“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等。当讲到画饼的人想象中的饼时,可以问学生:“What kind of cake would he like to draw? What would you like if you were him?”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故事融入教材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同时,巩固和运用教材中的知识。
2. 分解故事讲解
对于复杂的中国故事,将其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以人教版 PEP 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为例,教师在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出发(包括建造船只、招募船员等)、航行过程(途经的国家和地区、遇到的困难)、与各国交流(文化、贸易等方面)和返回中国。在每个部分讲解时,结合教材中关于旅行、交流的词汇和句型,如“travel”“pen pal”“communicate with”等。比如在讲准备出发部分,教师可以说:“Zheng He built big ships and recruited many sailors. They prepared for a long - distance travel.”然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y needed to prepare?”让学生参与到故事讲解中,加深对故事和英语知识的理解。
(三)文化内涵挖掘与讨论
1. 挖掘文化内涵
每个中国故事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理解。在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时,教师要挖掘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环境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向学生解释:“In Chinese culture, parents always care about the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Just like Mencius's mother, she moved three times to find a good place for her son to study.”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观念以及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中国文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
2. 组织文化讨论
在讲完《伯乐相马》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a good 'Bole' in our life?”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的理解,以及对机遇和赏识的看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关于人才观念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水平。
将中国故事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教育意义的教学实践。通过遵循合适的故事选择原则,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路径,如故事导入、呈现讲解、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挖掘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挖掘中国故事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绽放光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