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真实情境是指在真实和现实世界中获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相关的,具有社会现实主义的材料和现象。创造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兴趣,它能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创造真实情境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实情境教学起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时代。在教学中创造真实情境:首先提出社会生活上的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苏格拉底创造的“助产式”的教学方法;自然教育理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提倡在自然情境中开展教学。《大自然之美》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则强调学生应该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美,立足自然大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自然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大教育家杜威则指出,思维直接从生活经验开始,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他提出了著名的五步教学方法,即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其中教学的第一步是创造情境,有力地说明了真实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指出,知识具有的意义与其相关的情境是紧密相关的,知识学习应该和社会活动情境性相结合,倡导充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二、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问题
在真实情境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往往出现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有效性不高、不符合学生实际等各种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次颠倒。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个别任课教师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为了凸显“情境”,忽视了本该作为“主角”的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尽管课堂气氛看起来很热闹,学生积极参与,可是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本末倒置现象。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的“认识平移和旋转”时,教师营造周末学生到科技馆参观游玩的生活情境,展示了真实的场景图,费了很大周折后,才引出坐车过程中“车厢的移动是平移,车轮的运动是旋转,方向盘的活动是旋转”,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因为学生对科技馆的兴趣和关注,导致教学重心也不突出了。
2. 草率创设。
自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创设真实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缺乏探寻数学模型最合适的“生活原型”的意识,使得“生活原型”简单化,致使创设的生活情境与要反映的数学问题联系不够紧密。
如,很多教师教学“确定位置—认识数对”时,选择课堂班级学生座位这一情境,可是教材呈现是平面二维空间的确定位置,而课堂学生座位是立体三维空间的位置,两者在位置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忽视两者区别,简单草率地创设情境,是肤浅表面化地为情境创设,并不能达到“情境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导致创设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成为相关知识的载体,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离”。
3. 随意编造。
真实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联系一定要是自然的、协调的,不能是生硬的、刻板的。一些任课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在课堂情境创设时随心所欲,与小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去甚远,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例如,教师在讲解“速度=路程÷时间”数量关系时,创设了小学生感兴趣的“航模比赛颁奖”情境,预设了冠军获得者是速度最快的,而实际生活中,小学生航模比赛普遍以留空时间长短来确定名次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原因分析
1. 缺乏树立创设真实情境的良好态度。
有的教师存在惰性心理,通过与有一定任教时间数学教师交流发现,在常规课的教学中,他们往往会选择直接讲授的方法,或者直接引用教材上的情境,在备课时不会花大量的时间特意准备真实情境。只有在公开课时,才会创设真实情境,使课堂更加丰满、生动、高效。虽然有的教师意识到创设真实情境效果很好,但是考虑工作量太大,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而且课堂上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而他们还是认为只要在公开课时做好真实情境创设就行了。
2. 缺乏实践创设真实情境的必要能力。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时,只单方面考虑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没有全面考虑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和生活习惯。没有能力创设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有效而真实的情境,当生活情境匮乏时,这些教师就会为了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编造故事来“以假乱真”,这样的做法并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利于学生进入真正有效情境,自然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创设真实情境缺乏“层次性”,学生提不起兴趣,缺少思考,使得情境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解决策略
(一)深挖教材,明确情境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逻辑关系,找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的素材,创设真实明确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更轻松的方式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
(二)角色扮演,高效情境
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基本生活经验,教师除了提供真实的情境辅助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发挥“情境教学”高效的辅助教学作用。
(三)选好角度,贴切情境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创设情境适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启发和指导性,能够为小学生奠定思维阶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四)不断学习,优化情境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心态、气质直接作用于课堂。因此,教师要在真实情境创设方式的设计,语言的表达,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恰当的课堂表演技巧等基本功上下苦功。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参与更多关于情境教学的讲座和论坛,深入了解真实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从而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收到更好的真实情境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真实情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生活情境与数学化的结合,强调情境创设应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这一变化与国际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教师应该把小学数学中真实情境创设重视起来,加以研究,用有效的实践措施去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思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理论知识,也能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培养数学思维,实现真实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艺,曾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真实发生[J].宜宾学院学报,2022(5).
[2] 边心海.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家长,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