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儿童哮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周祝南 曹胡玲 杨桂红 唐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祝南 曹胡玲 杨桂红 唐辉,. 慕课在儿童哮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儿科杂志,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8002.
摘要:
探讨慕课儿童哮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生行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慕课教学模式。结论 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教学中运用慕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生更加系统的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更好的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慕课;儿童哮喘;临床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8002
基金资助: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1],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开放课程[2-3]。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自主性、大规模,课程要素完整的特点[4]。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 [5-6],为近几年来国内外高校关注的热点[7]。目前国内慕课的实施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大学或大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在医院承接学生实习的授课较为少见。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教育的固定教学时间以及单纯的试卷考核方式不符合临床要求。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气道持续的炎症性疾病,根据全球哮喘创议(GINA)委员会报告,全球大约有3亿例哮喘患儿,而且其患病率仍在不断的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年幼儿童[8]。哮喘儿童正处于智能、身体、心理及免疫系统等不断生长发育过程,尤其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儿童哮喘有其特殊的方面[9]。因此,医学生及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儿童哮喘的专科疾病知识及其防治。充分理解儿童哮喘的特点,予以早期治疗,从而防止儿童哮喘发展为成人哮喘。慕课通过当今学生易接受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学习方法[10]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课题实验的表达清晰、身心健康、能够坚持全部课程学习、儿科理论培训考核合格的的学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规则,将这些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8例,男3例,女45例;大专文化层次33例,本科文化层次15例;对照组47例:男5例,女42例,大专文化层次29例,本科文化层次18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等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召开会议,培训慕课相关知识及运作要点,成立小组,专人负责儿童哮喘知识、护理技能进行罗列整理,建立哮喘管理微信群并制定细则。

对观察组实施慕课教学模式。教师准备:①制定教案:根据临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儿童哮喘护理的实践特点以及临床案例等,制定好教案。②教学内容:针对每一章的内容制作一个小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学生准备:临床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慕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具体流程。慕课教学实施:①观看视频的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课后查阅资料。②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护生及时反馈问题,临床带教老师实时为学生布置作业,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护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各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佳。通过科内自制教学反馈表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反馈表共含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可计1~5分,评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3.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考核成绩(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截图1741316732.png教学满意度反馈(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的满意度比较[n(%)]

截图1741316742.png5.讨论

本研究中对两组实习护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护生对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教学中运用慕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理实习生更加系统的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更好的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可在临床护生带教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吉荣. 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1):118-127.

[2]刘然. 认清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实质 回归教学本真[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4).

[3]霍达,田园,周涛,等.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9-31.

[4]王冰寒,颜巧元.国外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护理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0,30(9);73-76.

[5]Andreas MK, Haenlein M.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bout MOOCs, SPOCs, social media,and the Cookie Monster.ESCP Europe, 2016,59(4):441-450.

[6]Swinnerton BJ, Morris NP, Hotchkiss S.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can be used to teach physiotherapy students about spinal cord injuries: a randomised trial. J Physiother, 2016,61(1):21-27.

[7]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 2014-04-24(6).

[8]张群威, 陈乐, 任志红. 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J]. 临床肺科杂志, 2015(5):916-918.

[9]杨晓东, 马雪梅, 孙云晖,等. 慕课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0):135-137.

[10]谢阳春 , 李敏清 , 林美珍 . 慕课在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