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大豆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的经济作物,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大豆的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大豆种子的选择以及水肥管理等相关工作内容,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高度重视,确保病虫害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防范和处理,进而为大豆的综合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豆种植技术
1 有效选择相对应的大豆品种
在大豆的种植技术中选择好相对应的品种是首要步骤,也是最为关键的内容,要确保大豆的种子足够优质,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因素,同时也要确保其具备应有的生产性,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同时,要着重做好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分析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种子的优势和劣势等,然后经过全面的对比和调研分析,进而使品种具备综合效能。在开展种植的过程当中,要对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严格分析以及当地高发的病虫害,对当地近几年的种植工作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大豆品种。作选择的品种必须能够良好的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及土壤环境并对高发病虫害有足够的抵御能力,以此体现出种子的选择效果。同时种植户要从多个方面注重考虑,做好市场的价格分析和比对工作,进而选择更适宜的大豆品种,以此体现出应有的种植效能。
2 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和选地工作,实施轮作
在大豆的种植之前,要严格细致的做好整地、选地等相关工作,使相关的土地资源符合种植要求和种植标准,要尽可能有效避免连作种植模式,要切实推行轮作政治方法,这样可以使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得到充分的降低,同时可以充分改善土壤环境,进而为大豆的生长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实施3a轮作或者5a轮作模式这样可以为大豆的产量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充分防范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发生几率。同时通过轮作方式也可以使土壤得到相对应的休息,提升土壤的利用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轮作,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效能。
3 科学合理的做好栽培管理工作
在针对大豆进行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做好栽培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体现出肥料的应用的适宜性和科学性,结合大豆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对应的肥料,对于氮,磷,钾肥料等等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和优化配置,以此体现出营养的应有的营养供应效果。在播种前后可以使用除草剂,合理控制播种深度,以避免除草剂对种子的药害。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植株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对植株进行不同肥料的使用,保障植株生长健康。
4清理病株残体
对于病虫害植株在每一次收割完毕之后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清理,确保受病虫害侵蚀的植株或者枝叶等能够得到相对应的收集和销毁,进而充分规避病虫害植株体内的菌体无法得到充分的控制进而出现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5选择更科学可行的种植技术
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要选择相对应的种植技术,大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形式。首先是垄体分层种植技术。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好垄体下方施肥、浇水,调节机器使大豆的种植密度的到有效控制。垄体分层种植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并且效果良好的种植技术。垄体分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相对应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才能为大豆后期的生长发育更加高效提供标的支持,为其产量的提升提供标的前提。其次,可以有效应用窄行密植技术。对于植株较为矮小的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具体要求选择相对应的品种类型。同时在肥料选择方面也要着重做好控制满足养分需求,对于氮肥,磷肥,钾肥等等要高度重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大豆植株对于比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配。在窄行植株密植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大豆播种的深浅会影响大豆的生长状况,既不能深又不能浅,确保深度和浅度能够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体现出更加良好的种植效果,如果播种的过深或者过浅的话,就会限制大豆的生长,使其产量和质量下降,相对来讲这种方法更适用于植株相对来说比较矮小的大豆品种。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1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是大豆生长过程当中常见的病害。在这些病害中最常见的是根腐病。大豆的根腐病多发于大豆的根部,在发病初期会有不规则的淡红褐色斑点出现在大豆的茎基部,这些斑点后来会成为坏死斑最终导致植株枯萎死亡。患有根腐病的大豆植株比较弱小,枝杈也相对较少。根腐病可以采用的防治方法有很多,像药物防治可采用浇灌7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75 %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者把患病的枝叶、植株从天地清除之后进行统一烧毁,并在生病植株附近施撒石灰;深度对土壤进行翻耕使病残枝叶快速腐烂。加强轮作的执行力度并且选择抗菌的种子等。
2大豆虫害防治措施
对于大豆食心虫而言,中等偏轻发生,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全省平均为4.6%,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呈上升趋势,各地差异较上年更为显著。防治建议: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开始防治成虫。成虫盛期后7~10天为幼虫防治适期。采取田间喷雾防治,每亩可用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20~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对于大豆卷叶螟而言,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花结荚盛期为害严重。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大豆卷叶螟的发生;生长茂密的豆田、晚熟品种、叶毛少的品种、施氮肥过多或晚播田被害较重。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第667/m2用50%杀螟松800~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充分看出,在实际的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涉及多种类型的技术要点和实施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技术措施,进而充分体现出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总体种植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爱国.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9):44-46.
[2]魏林楠.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9,27:31-32.
[3]梁铱.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5:49-50.
[4]陈瑞.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9:269.